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田園變美 富了口袋富腦袋

油桃熟了,通紅油亮的果實綴滿枝頭,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月青村農民張偉一臉喜悅:“你看,采摘的游客一茬接一茬,又是個好年景!”

怎么種地賺錢?張偉瞄準“綠色農業+鄉村游”,成立金燦家庭農場,種下油桃、水蜜桃、紅樹莓等,套養草雞、草鵝。春賞花、夏采摘,城里人樂在其中。去年家庭農場純收入127萬元,帶動50多名農民增收。

“從種莊稼到‘種風景’,折射出鄉村振興的潛力。”亭湖區委書記李東成說。區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涌現出一大批省級“森林村莊”示范村莊、省級“水美村莊”,鄉村發展邁向高質量,農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土貨走俏,銷路不愁身價高

又一批大白鵝出欄,便倉鎮新橋村陳扣娣格外高興,“咱是生態養殖,每只鵝小的近十斤,大的十四五斤。”問起銷路,她手一揮說:“一點兒也不要煩神,老早就被上海一家鵝糧餐飲公司在網上訂購了。”

農民只管種養,產品銷路不愁。亭湖區搭建農產品電商平臺,推廣“合作社+電商+農戶”模式。“一根網線+一個平臺”,讓許多土貨變身“網紅”,去年以來農產品網上交易額超過7億元。

搭上互聯網快車,貧困戶增收渠道穩了。鹽東鎮東南村刁明華,通過養殖湖羊,不到一年就摘了窮帽。“我和企業簽了訂單,網上一斤羊肉賣幾十元,咱也算跟著發了‘羊’財。”

產業升級嘗甜頭。在鹽東鎮大地禾農業科技公司大棚內,工人們正拿小刀麻利地加工蘆筍,統一捆綁裝箱。公司總經理朱冠宇說,作為上海市的蔬菜供應基地,這些新鮮蘆筍,明天就能到了上海市民餐桌上。“過去種田是件‘苦差事’,現在機械化種田,人輕松、效益高,農業越來越有奔頭了!”種植大戶吳東鋒說。

亭湖加速農業園區提檔升級,圍繞“特色、品牌、效益”三要素,培育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建成30多個高效特色產業基地,推動農業向“兩頭”延伸,形成一條涵蓋種養殖、深加工、特色“農家樂”等全產業鏈。

田園變美,富了口袋富腦袋

“生態園就是個天然大氧吧,來這里采摘、釣魚,身心一下放松了!”在便倉鎮的主題創意農園——荷塘月色生態園內,不少游客這樣感嘆。

興產業也要美家園。亭湖區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下大力整治農村環境。“去年我們鎮榮獲‘中國最美村鎮生態宜居獎’,黃尖居委會被評選為全國特色村莊。”黃尖鎮鎮長陳昌剛說。美起來的鄉村煥發新活力,隨著牡丹園、荷花園、大地鄉居鶴景里等一批特色景點建成,黃尖旅游品牌叫響鹽阜,一個鄉鎮全年游客總量突破100萬人次。

鄉村振興不能落下農民。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亭湖區落實改革舉措,扎實開展產權界定、權能改革。新興鎮三灶村73歲的楊金梅說:“想不到我這把年紀還能洋氣一回,當上了股東。”去年9月,三灶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鄉村集體經濟,村民每人一股,定期分紅。村集體家底子厚了,發展活力強了。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區里定制文化“菜單”,讓公共文化資源到農村,實現數字化農家書屋全覆蓋。黃尖鎮花川村黨總支書記夏正林說,“這幾年,各村爭創‘最美鄉村’‘幸福農家’‘文明家庭’,農民人情負擔減了下來,鄉村新風氣樹了起來。”

每天下午5點多,鹽東鎮新沖村廣場上都熱鬧非凡,打球的、跳舞的,好不熱鬧。村民張兵說:“過去農閑,人們不是打撲克就是打麻將。現在有農家書屋,還有健身廣場,大伙兒精氣神可足了,現在的鄉村可不比城里差!”

關鍵詞: 田園 富腦袋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