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京滬等創新中心引領 國家區域協調創新格局加快成型

京滬、粵港澳等創新中心引領 高新區等“領頭雁”多點支撐

多層次布局國家區域協調創新格局加快成型

隨著2020年步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目標的實現,我國區域協調創新建設也在加快推進。《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科技部門獲悉,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科技創新中心輻射源點,以19家國家級新區、21家國家自創區、169家國家高新區等各類園區為代表,以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入滇等計劃以及各類地方創新共同體為支撐、東西結合的區域協同創新格局。

“北京、上海、廣東科創中心引領地位凸顯,輻射帶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區的安徽、江西、河南、寧夏、貴州科技實力快速提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多層次、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撐了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

京滬等中心輻射作用凸顯

2020年12月24日,科技部在京召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研究部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3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圍繞加快推動3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從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區域協同、優化創新環境、強化支撐服務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意見建議。在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第七次全體會議上,“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科創中心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和廣東作為我國創新水平最高的三大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協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具體體現為,“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同創新發展模式初步形成,河北與京津共建科技園區、創新基地、技術市場、創新聯盟等創新載體超過210家。長三角開展科研(R&D)活動的企業數占全國比重超過40%,R&D活動人員數、R&D經費內部支出等占全國比重均超過30%。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廣東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第3位,比上年提升1位。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所長王革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十三五”期間,北京、上海、廣東科創中心引領地位凸顯,輻射帶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區科技實力也快速提升。

高新區成區域發展“領頭雁”

近年來,杭州高新區在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方面已然成為全國標桿之一。2020年上半年,杭州高新區GDP為789.25億元,增長7%,增速居杭州市第一。

杭州高新區只是一個“縮影”。國家高新區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和新的增長點。2020年6月,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3.95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利潤總額3570.3億元,同比增長17.6%;1至6月新增注冊企業22.6萬家,同比增長11.8%。尤其在這次疫情過后恢復生產,支撐經濟平穩運行工作中,國家高新區和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

“國家高新區要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這一新的定位內涵非常豐富,意義非常重大,實際上就是未來國家高新區發展的總目標:承擔起為國家創新發展探路、高質量發展探路的重大責任。”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此前在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說。

事實上,近年我國區域科技創新呈現多點支撐的特點。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19家國家級新區、2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169個國家高新區、4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6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9個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270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9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各類園區,形成了創新型國家的支撐和助推力。

由點及面創新呈體系化布局

“區域創新水平快速提升,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東西部科技合作由‘點對點支援’向‘體系化布局’轉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日前在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表示。他透露,2021年將加快建設區域創新高地,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機制體制創新,有力解決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帶動了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近年來,我國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入滇深入推進。甘肅蘭白與上海張江、新疆與深圳、貴州與北京中關村等科技合作持續深化。2020年以來,川渝兩地也共推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截至2020年10月,重慶和四川有關方面簽訂合作協議達200余份。而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三省一市通力協作共推出實施了69項制度創新,簽署了132項合作協議,建設了67個合作平臺,制定了56項規劃和相關政策。

“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比較優勢,因而創建的各種園區也獨具特色,未來加強多點合作和東西部合作有助于發揮科技互補、產業鏈融合的作用,進而提升全產業鏈的競爭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建議,在政策方面,首先要進一步加強科技相關產業的制度扶持力度,通過稅收、補貼等手段為企業減負。其次要充分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為民間資本進一步解開桎梏,促進產業開放,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同時鼓勵校企合作,推動知識型創新向生產型創新改變。

記者了解到,面對亮眼的成績,“領頭雁”們的制度創新也沒有止步。日前杭州高新區、西安高新區、廣州高新區等13家國家高新區啟動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根據《企業創新積分制首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高新區將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統籌安排和統一設計的積分指標體系,按照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分類,對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全面量化評價,構建企業創新畫像,并為企業精準推送相關政策和服務。(記者鐘源)

關鍵詞: 創新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