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如何去“煩惱”,激活縣鄉消費新潛能?

【經濟界面】

一直以來,大中城市是促進消費的主戰場,縣鄉海量的消費需求有待喚醒,農村高漲的消費熱情仍需呵護。2019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7%,與農村廣袤的空間、眾多的人口相比,還有較大成長空間,可謂一片“藍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

愿意買、買得起——

縣鄉消費打開市場“新風口”

【現場】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不少農戶開始忙起來,購買年貨,添置新物件。在山東臨清市魏灣鎮十里井村,記者見到村民李月普一家人。“現在收入提高了,身邊有很多村民買了小轎車,我這不也剛提了一輛,為家人遮風擋雨。”李月普告訴記者,因為4S店有優惠,他花了10萬元就買了這輛國產品牌汽車。

“春節馬上到了,最近正在采購,給孩子買兩身衣服,家中買點花土用來養花,挺喜慶的。”在魏灣鎮中心快遞領取點,記者見到前來領快遞的丁馬村村民王金菊。“現在網購太方便了,網上商品種類齊全,價格也實惠,我這個件才用了兩天的時間就拿到手。”王金菊邊拆包裹邊說。

“現在,農民增收渠道多了,新的消費需求也多了。正值冬天,農忙變農閑。雖然地里沒活,但農民們并沒有閑下來。大家有出去務工的,有在當地工廠上班的,每個月收入至少4000元。隨著快遞業和互聯網的發展,網購也深入農村,成為農村消費新業態。過去一年我們鎮平均一天接收的快遞數就達3000件以上。”魏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魏薇說。

像魏灣鎮一樣,被激活的縣域經濟,已成為中國消費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430元,由上半年下降1.6%轉為增長0.8%,名義增速年內首次由降轉增,農村消費市場動能充沛,支出增速繼續超過城鎮居民。

數據顯示,在中國,縣鄉居民占據總人口的半壁江山,縣鄉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的一抹亮色。一系列大數據中,縣鄉消費新趨勢日益清晰:

買汽車——2013年以來,我國農村每百戶家用汽車數量逐漸增加,且增速高于城鎮,農村汽車市場進入相對較快的增長時期,但總量依然較少。

數據顯示,2020年7月開始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消費火爆,下鄉車型4個月的銷量已超18萬輛,廣大農村地區成為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產品的重要消費市場。

買智能家電——蘇寧大數據顯示,激活縣鄉消費市場,意味著挖掘300個地級市、2000個縣城、35000個鄉鎮、66000個村莊的消費潛能,以3C、家電為例,超過40%的份額集中在縣鄉,規模將近萬億元。

而當前我國農村保有量較高的家電,多數是在2009年至2013年“家電下鄉”過程中購買的,大部分家電到了更新期。為此,蘇寧易購上線新一輪“升級換新計劃”,針對綠色智能家電品類展開消費補貼,促進家電消費。

買旅游體驗——美團大數據顯示,2020年前9個月,美團為全國819個貧困縣涉及餐飲、旅游、住宿等近40.8萬商家提供線上服務,通過4.5億筆訂單實現了近223.9億元線上交易額。

去年國慶假期,我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通過近103萬筆訂單實現了超過4000萬元的線上交易額,其中大量訂單為景區門票、鄉村民宿、農家樂等鄉村旅游消費,數字化助力旅游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隨著一系列優惠政策落地,農民更愿意消費,汽車、家電、餐飲等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成為縣鄉消費市場“頂梁柱”,為打開縣鄉消費市場提供了新的風口。

穩就業、促增收——

電商+物流進村提升消費便利度

【案例】

前不久,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電商園直播基地舉行的館陶2020電商直播節“新鮮館陶,網紅來了”受到網民廣泛關注。9位館陶縣當地網紅領銜直播,直播間按最高峰在線人數統計超過35萬人,累計進直播間觀看人數超125萬人,現場共成交4860單,銷售總金額達26萬元。

電商進村,不僅讓農村消費者買到好產品,也讓農村土特產實現“出村進城”。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1到10月,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8.8%;前三季度,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884.1億元,同比增長34.3%。

“電商暢通了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渠道,進一步拉近城鄉距離,促進下沉市場消費崛起,提升農村消費便利化程度。”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近年來,隨著農村物流和互聯網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以縣鄉為引領的下沉市場正在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

“按照中國地域人口的分布,消費升級的發展首先從城市開始,但縣鄉的人口占比超過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消費水平卻相對欠缺,這部分區域和人群消費潛力巨大,提高這部分人群的消費能力和有效需求迫在眉睫。”山東財經大學校長趙忠秀指出。

數據背后,縣鄉消費熱情為何高漲?

口袋越來越鼓,農民敢消費。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名義增長5.8%,實際增長1.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67,比上年同期縮小0.08。

“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農民潛在的消費需求被逐步喚醒,農村消費市場不斷活躍,為我國消費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介紹,一方面,農村消費水平提升,城鄉消費更加平衡,能夠促進我國消費市場提質擴容;另一方面,在城市市場趨于飽和的消費品,在農村市場潛力巨大。

專家認為,激發和增加縣鄉群眾可支配收入,完善社會保障成為挖掘消費潛能的一大關鍵。

“短期內疫情對居民消費有一定影響,真正激活消費潛能的關鍵不是簡單地刺激消費或透支消費,而要解決制約消費持續增長的結構性問題。要堅持改革的思維,運用改革的辦法,改善縣鄉居民就業質量,提高縣鄉居民的消費能力,消除消費后顧之憂,提升居民消費信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楊光普指出。

“促就業增加收入是擴大消費的基礎,完善社保有利于建立消費信心,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解決擴大消費的重中之重。”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說。

去“煩惱”、挖潛力——

補齊縣鄉消費短板弱項

【政策】

商務部等12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提振餐飲消費、補齊農村消費短板弱項、強化政策保障五方面任務。

通知的發布,聚焦激活縣鄉消費的大背景,更瞄準縣鄉消費諸多問題和短板。

從“成長”維度來說,隨著腰包鼓起來,縣鄉消費明顯提檔升級;從“煩惱”維度看,農村市場商品質量不高,商品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不配套,很多產品無法與農村潛在消費需求有效對接,仍然制約著消費需求釋放。而“去煩惱”的過程,就是農村消費“挖潛”的方向所在。

“目前,農村冷鏈物流、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欠賬多;農村點多面散,物流成本高,市場主體布局農村的積極性不高,這些都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洪濤指出。

專家指出,激活縣鄉消費,要進一步完善農村流通體系,以擴大縣域鄉鎮消費為抓手帶動農村消費,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和到村物流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供應鏈轉型升級,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加快發展鄉鎮生活服務,支持建設立足鄉村、貼近農民的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為補齊農村流通基礎設施短板,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累計支持1338個縣,對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全覆蓋;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個,鄉村電商站點14萬個。

“為把更多優質安全的商品送到農村,各地供銷社正在加快建設以縣域為重點、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為支撐的覆蓋縣、鄉、村經營服務網絡,發展生鮮社區店、智慧農貿市場等,建設具有生活超市、餐飲娛樂、農資銷售等多種功能的經營服務綜合體,以此來促進農村的消費升級。”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常務理事、新聞發言人、合作指導部部長劉進喜指出。

讓縣鄉消費火力持續強勁,既要有完善的“硬設施”作鋪墊,更要有健康有序的“軟環境”作支撐,營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營商環境,成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的“隱形發動機”。

“加強農村消費市場的監管,勢在必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從商品種類上看,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酒水飲料、服裝鞋帽等“三無”“山寨”產品應成為監管重點。從時間上看,農村廟會、節假日和婚喪嫁娶是侵權高發期,有關部門應出臺針對性措施,維護農村市場秩序。

“要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建設,構建大型市場、流動集市和便利商超相互配合的網絡,開發生產更多貼近農民的產品,讓農民能買到品類多、品質好、品牌優的商品。”李國祥說,通過彌合缺失、補足短板,定會創造出更大的需求,釋放蟄伏已久的消費潛能,讓中國經濟更有韌性。

關鍵詞: 縣鄉消費 市場新風口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