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融資難、融資貴,如何打通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最后一公里?

中小企業是企業中數量最多、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創新、增加稅收、拉動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如何打通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最后一公里”?如何為固定資產少、成長前景好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杠桿的動力?1月25日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閉幕前,包括民建北京市委在內的多位委員、專委會給出了自己的調研建議。

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占比38%

為客觀了解北京市中小企業融資情況,民建北京市委挑選符合高精尖產業方向、具有科技企業特征的中小企業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1份。調研結果顯示,資金緊張的企業占比達38%,相當大一部分企業有較為明顯的潛在融資需求。

當前,北京市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現有銀行體系仍難以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政策性擔保體系的支撐作用尚未完全發揮、資本市場建設有待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尚不完善、金融機構服務手段和創新能力不夠、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仍處于相對較高水平這六大問題。

民建北京市委建議,需要深化銀行業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明確發展定位;深化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服務;進一步完善企業多層位融資機制;加快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建設;創新金融產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除資本市場現存問題外,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現狀也使中小微企業進一步陷入困境。由于疫情的影響,許多中小微企業經營自救困難,依然難擺脫缺失流動資金斷裂的困境。

為此,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減稅和普惠金融政策來幫扶企業。“但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還需要努力。”市政協委員、北京桓豐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耿曉冬說道。

為此,耿曉冬建議,政府應盡快研究出臺行之有效的金融激勵政策,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為企業尤其是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積極主動性,把普惠金融落到實處,惠及萬千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進行一對一的“精準扶危脫困”。但新政策落到實處,首先要做好基層部門的各項政策培訓,確保政策理解透徹,執行到位,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健全無形資產評估與交易體系

事實上,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而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市政協委員、中國銀行首席科學家郭為民也建議,在普惠金融方面,要推動其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無形資產評估與交易體系,充分應用數字貨幣、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解決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可抵質押和資金流向監控問題,挖掘出真正有融資需求、有還款能力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實現融資效率和可得性“雙升”、融資成本和不良率“雙降”。

“在間接融資方面,充分應用數字貨幣、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解決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可抵質押和資金流向監控問題;直接融資方面,增加企業財務、稅務、政務等多維數據的透明度,真實反映企業家經營情況,保護投資者利益,推動直接融資良性循環”,郭為民建議道。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

關鍵詞: 中小微企業 融資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