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疫情常態化大背景下,各地該如何發展旅游業?

疫情以來,旅游行業經歷從“熬過去”到“活下來”的過程,但目前仍然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困境。在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各地究竟該如何發展旅游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又面臨哪些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了4位人大代表。

對話

全國人大代表、張家界市長劉革安

努力將張家界打造成全國旅游網紅高地

全國人大代表,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解碼網紅經濟背后的路線圖。他認為發展網紅經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地區知名度和地區經濟消費水,希望通過網紅經濟發展帶動,努力將張家界打造成為中國旅游網紅的高地、最佳的旅游網紅打卡地和網紅經濟的集聚地。

網紅經濟

有利于提高地區知名度和消費水

北青報:去年您主持召開市人民政府專題會議,對張家界市打造網紅經濟相關工作進行研究部署。規格很高,張家界市為何對網紅經濟如此重視,這種共識是如何形成的?

劉革安:網紅經濟作為一個重要產業,正在全國乃至全球飛速發展。發展網紅經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地區知名度和地區經濟消費水,帶動地區特色商品和產品的銷售,推動產品轉型升級、蓬勃發展,對地區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重要增長點。

張家界作為國內外知名旅游勝地,既擁有世界絕版的旅游資源和研學、康養、會展、民宿等旅游融合發展新業態,又擁有張家界莓茶、硒有慈利、桑植白茶等特色農業品牌和極具民族、地域符號的“張家界禮物”。借助網紅經濟優勢,加快建設全網旅游營銷臺和青年創新創業就業臺,既是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提高旅游智慧化水的需要,又將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共同發展,實現“網紅”模式的營銷和變現,走出一條直播+電商+旅游+特色農業+商貿流通等產業、行業深度融合的網紅經濟發展新路,助推張家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北青報:希望通過網紅經濟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劉革安: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網紅經濟發展帶動,努力將張家界打造成為中國旅游網紅的高地、最佳的旅游網紅打卡地和網紅經濟的集聚地。包括運用“網紅直播”創新旅游營銷模式,通過直播電商活動拉動經濟消費,運用新媒體電商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推廣“一縣一品”網銷品牌,推進傳統企業(電商)向直播電商轉型升級。

發展態勢

網紅經濟推動了旅游市場逐步復蘇

北青報: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動,張家界市網紅經濟發展態勢如何?

劉革安:目前,我市網紅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勢頭良好。已打造專業網紅直播間數百間,運用新媒體電商(直播、短視頻等)模式發展網店、微店、直播帶貨走進田間地頭,直播場景更加生動多元,逐步形成一批支柱電子商務企業。具體來說,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直播電商+嚴選產業鏈”新模式發展迅速。網紅直播電商人才快速增長,依托義烏國際城的第三方牌照機構(淘寶官方、抖音官方等)、專家庫等資源開展培訓孵化主播,累積孵化5300余人,讓直播帶貨成為每個企業的標配。此外,“一縣一品”網銷品牌逐步壯大。

北青報:對當地的旅游等帶來了哪些影響?

劉革安:網紅經濟的快速成長對張家界旅游業發展也帶來了積極影響,促進了旅游復蘇。首先是創新了旅游營銷模式。通過舉辦“網游張家界”、網紅直播旅游節等活動,充分運用新聞與視頻等媒體矩陣擴大張家界宣傳,已形成全媒體推廣、全鏈條營銷的旅游營銷模式,成功帶動旅游市場縱深發展。同時,提升了張家界的關注度,推動了旅游市場逐步復蘇。自去年6月份開始,旅游人次恢復逐月攀升,年底恢復到上年的70%左右,2020年全市的國內游客人均消費為1109.6元/天,同比增長3.4%。

旅游復蘇

張家界在全國山岳型景區中恢復最快

北青報: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在恢復旅游經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恢復到了什么水?

劉革安:在認真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們主動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動旅游加快恢復。政策方面打好組合拳,出臺《張家界市促進旅游市場全面復蘇“310”行動計劃》,包括設立旅游專項扶持資金、加大融資政策支持等支持旅游企業紓困“十項政策”等。通過一系列努力,2020年接待游客4949.2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68.95億元,分別恢復到上年的73.6%、68.5%,是全國山岳型景區旅游恢復進度最快的地區。

北青報:今年張家界市提出的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旅游接待人次增長30%以上,旅游總收入增長34%以上。這些目標設定都比較高,實現起來有沒有壓力?

劉革安:這些目標設定,綜合考量了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大勢和張家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基礎、面臨形勢和發展趨勢,既全面對標對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又與張家界的實際有機銜接,目標實現有一定壓力,但張家界旅游人氣沒有變,投資人氣旺盛的勢頭沒有變,產業集聚的趨勢沒有變,絕版的資源、良好的生態、朝陽的產業、旺盛的人流、較高的國際知名度和清晰的發展路徑,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此外,去年地區經濟增速較低,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內實現較高增長是有可能的,所以這些目標經過努力也是完全能夠實現的,我們對此充滿信心,也將為之付出辛勤努力。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攝影/廖潔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委書記鄭藝

聘權威機構 分析研判季節空氣污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發展健康、文化、旅游、體育等服務消費。但在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各地究竟該如何發展旅游業?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又面臨哪些問題?帶著這一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委書記鄭藝。

談建議

“給予州邊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

北青報:您今年帶來了哪些建議?

鄭藝:今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三名全國人大代表帶來了5個方面的意見建議。包括關于將西雙版納州調整進入云南省沿邊鐵路規劃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橄欖壩航電樞紐工程項目建設的建議;關于給予西雙版納州邊防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關心的建議;關于加大對天然橡膠產業發展扶持力度的建議以及對邊疆地區抵邊村給予享受鄉村振興重點支持縣政策的建議。

北青報:目前西雙版納州邊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情況如何?

鄭藝:西雙版納州國境線長966.3公里,占全省邊境線總長的24%,擁有5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處于對外開放最前沿、邊境維穩最前沿、疫情防控最前沿。

一直以來,西雙版納累計投入6.87億元加強邊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在提升物防、技防、人防“三防”合成效能上下工夫,邊境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成效,打擊跨境違法犯罪成效顯著,邊境管控達到歷史最好時期。但目前仍面臨著物防薄弱、技防不足、人防疲勞的困難。請求國家層面持續加大經費支持力度,為穩步推進西雙版納州邊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保障。

談旅游

“明年全州接客年均將增長10%”

北青報:我們注意到,在今年1月您履新西雙版納州委書記時,曾提到“省委對西雙版納提出了建設美麗云南示范和世界旅游名城的要求,對西雙版納的未來寄予了殷切期望”。在打造世界旅游名城方面,西雙版納會采取哪些措施?

鄭藝: 2018年,我們將旅游發展的戰略定位由“國際生態旅游州”調整為“世界旅游名城”。圍繞期、中期、遠期發展目標,提出了推進西雙版納世界旅游名城建設各階段發展指標。

期目標:到2022年,全州接待國內外游客年均增長10%以上。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5%以上。

中期目標:到2028年,以優化游客結構為重心,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全州旅游接待總人數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

遠期目標:2035年,游客結構朝國際化方向優化,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全州旅游接待總人數突破2.2億人次。旅游綜合總收入達到4000億元。

北青報:如何實現上述目標?

鄭藝:西雙版納將從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產品業態、邊境旅游發展、城市旅游服務4個方面進行重點突破。

以全域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智慧旅游為抓手,創新產品開發、升級發展理念,以傳統旅游創新臺為支撐,建設國家級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示范區),優化旅游市場供給結構,全面推動西雙版納傳統旅游產品的提質升級,爭取成為云南省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排頭兵。

以邊境旅游發展臺為支撐,建設國家級邊境旅游試驗區,強化六國交流聯動,在跨境旅游、邊境貿易、商貿物流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提升強化西雙版納在瀾湄次區域旅游功能地位和中心地位。

談防治污染

“全力打造天然氧吧式生活目的地”

北青報:西雙版納素有“北回歸線唯一綠洲”之稱,但這幾年,西雙版納空氣質量大幅下降。今年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西雙版納將采取哪些新的舉措?

鄭藝:今年以來,我們全州上下以超常決心、超常舉措、超常力度治理污染、凈化空氣、優化環境。

對在年初以來專項檢查中發現的18個揚塵治理不達標的地產項目,責令停工整改并進行公開通報,根據情節處以上限處罰,形成強大的宣傳效應。同時,對所有進入主城區的車輛一律進行沖洗后再入城。嚴禁州內進行秸稈焚燒。

與老撾建立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將我州開展邊境大氣污染管控工作發公函至老撾北部三省,并圍繞邊境大氣污染管控、護林防火特別是秸稈焚燒管控進行定期會晤,通報環境空氣質量、氣象預測、護林防火等信息,促進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北青報:治理的成效如何?

鄭藝:截至目前,全州關停“散亂污”企業10家,升級改造1家;為5輛出租車安裝車載顆粒物便攜監測設備,對景洪市城區空氣質量開展移動實時在線監測等。今年1月以來,三縣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均保持在100%,未出現輕度及以上污染天氣。

北青報:接下來,在污染防治方面有何打算?

鄭藝:我們將進一步提高站位、壓實責任,精準實施全面監測,依法依規嚴抓嚴管,堅決打贏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造天然氧吧式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一方面聘請國內權威機構分析研判西雙版納季節空氣污染問題,及時制定科學、可操作強的對策措施;積極與老撾建立完善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定期會晤,共享信息,切實增強聯防聯控實效。另一方面,繼續在管好進城車輛、施工工地、工礦企業、餐飲行業、機動車輛、垃圾秸稈焚燒和環境衛生等方面出實招、新招、硬招,堅決整治州域大氣污染問題。

進一步嚴格督查、嚴格監管、嚴格執法,細化責任、強化落實,嚴格考核、嚴肅處理,努力營造措施嚴、紀律明、效果好的大氣環境質量整治工作氛圍。

文/本報記者 孟亞旭

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

與生活需要掛鉤 把旅游生活化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細花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以來,旅游行業從“熬過去”到“活下來”,仍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困境。對此,她建議要助力文旅企業紓困,鼓勵旅游產業轉型、改造升級。至于如何轉型,黃細花提出“把旅游生活化”,也就是把從前不是剛需的旅游,與生活需要掛鉤,解決生活中的痛點問題,提高旅游附加值。

黃細花告訴北青報記者,根據文旅部的數據,2020年第四季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游組織6266.38萬/人天,同比減少56.26%。

2021年1月份旅行社行業整體營業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僅恢復了約20%-30%,凈利潤率均約為-63%,虧損仍非常嚴重。綜合來看,當前旅行社行業仍處于艱難復蘇的狀態,恢復進程明顯滯后于其他產業。

對于扶持旅行社復工復產,黃細花有五個方面的建議。第一,延長減免社保費用政策。考慮到企業實際困難和社保負擔,建議將旅行社行業各項社會保險費的減免延緩政策執行至旅行社業務全面恢復的時間點。第二,給予納稅補貼。目前,旅行社仍然是復工難達產,虧損運營,建議對旅行社2021、2022年度免征增值稅,減輕企業運營負擔。第三,推出穩崗政策。建議對有序組織員工復工復產的旅行社推出相關穩崗政策。第四,推出融資政策。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和企業間債務問題。第五,對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制度進行深化改革。

此外,黃細花還認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是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最有效的路徑之一。同時,提升鄉村旅游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未來還可以考慮在黨政干部掛職時,重點推動文化旅游企業干部到鄉村振興地掛職。文/本報記者 高語陽

全國人大代表廖虹宇

將海南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

全國人大代表、海航集團黨委委員、海航創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廖虹宇,建議加快海南自貿港離岸金融和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清結算相關立法等工作,將海南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

廖虹宇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海南打造自由貿易港開始,就賦予了它的航空樞紐特色。目前不管是貨還是客,進出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航空運輸。同時,作為改革開放的高地,海南打造成自貿港后,除了要對接粵港澳和內地的大市場,還面向東南亞及全世界。所以,航空運輸的硬件打造和軟件提升都是提升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部分。未來,海南自貿港會全島封關運作,我們要講究投資貿易便利化,其中的主要運輸方式要便利。要提前謀劃,所以我提出把它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

廖虹宇還表示,2021年年前局部地區出現疫情反彈,但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所以在春節后期,航空運輸的恢復力度還是可以的。航空公司、機場在有限的市場環境下繼續做好安全和服務,同時做好智慧升級,練好內功,更精細化去提升服務品質,為接下來的經濟復蘇提前做好準備。

對于未來,廖虹宇信心十足。海航作為海南土生土長的航空集團,依托海南自由貿易港,有著獨特優勢。廖虹宇介紹,海航將在海南設立海航金鹿公務總部,統籌公務機產業的協同和運營。

文/本報記者 張夕 本版統籌/徐鋒

關鍵詞: 旅游業 旅游網紅高地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