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套路環(huán)環(huán)相扣,警惕山寨貸款平臺二次詐騙

手頭緊了怎么辦?不少消費者會通過各類貸款臺尋求借款,盡管匹配的是持牌小貸公司的資金,但還是遇到了不少套路。日,多位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在“鈔前分期”“聚合分期”“貸你無憂”等網(wǎng)貸App上貸款,在貸款過程中資格審查環(huán)節(jié)填寫銀行卡等資料時,顯示已成功綁定,卻被臺客服告知銀行卡填寫錯誤,并以銀行卡錯誤、備注錯誤、流水不足等為由被多次索要解凍資金。

貸款未成反被騙。兩日,已有不少受害者被誘導向臺轉賬,金額在數(shù)萬元不等。在分析人士看來,山寨貸款臺以各種借口向消費者索要資金,此舉涉嫌詐騙,若遇到此類情況,建議消費者存留好證據(jù),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警;同時要警惕“注銷貸款”等二次詐騙,切記謹慎操作。

套路環(huán)環(huán)相扣

“明明是復制粘貼上傳的銀行卡號,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錯誤?”來自安徽的劉利(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出了她的疑惑。7月4日,她通過瀏覽器的廣告推薦,下載了一款名為“鈔前分期”的貸款軟件,打開App后臺顯示“最高可借20萬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她點擊了立即申請。

從申請貸款的過程來看,劉利主要進行了手機認證、身份認證、銀行卡綁定等操作,但不同于其他貸款臺的是,在提交個人資料后,臺在初審環(huán)節(jié)后,要求她在提現(xiàn)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在線客服。“臺在初審后,稱我有2萬元貸款額度,若是提現(xiàn)需要聯(lián)系客服并發(fā)送手機號和身份證號后獲取驗證碼,我填寫驗證碼后,臺顯示貸款成功,然后給我生成了一份電子合同。”劉利講述道。

但問題也是出在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劉利稱,盡管臺顯示有貸款記錄,但是她的銀行卡并未收到貸款資金,臺顯示“提現(xiàn)銀行卡信息不符,導致資金凍結”,并同步給出了相應還款管理、借款合同和在線客服等選項。

聯(lián)系客服后,劉利被告知銀行卡號輸入有誤,并被要求提交貸款金額的30%(6000元)作為置卡驗證金,才可以解除資金凍結。根據(jù)劉利向北京商報記者提供的聊天截圖,該客服稱,“臺收到財務反饋,由于銀行卡號填寫錯誤,貸款款項已經下發(fā),但是在下發(fā)途中被信貸中心系統(tǒng)攔截凍結,系統(tǒng)會默認用戶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貸款,并判定用戶存在騙貸風險,而要想解除騙貸風險,需要用戶交納相應置卡驗證金,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

于是,在客服的誘導下,劉利通過手機銀行轉賬的方式向一個名為“杜慶峰”的個人銀行賬戶轉賬了6000元,并被要求填寫“ZX368”的備注信息。

但套路一環(huán)接著一環(huán)。轉賬完畢后劉利又被客服告知,其支付的置卡驗證金未備注完整的處理代碼,被系統(tǒng)檢測到,因此風險系數(shù)提高到了82%,需要重新支付9000元處理代碼并備注清晰完整的驗證金。

因為客服人員承諾會在騙貸風險解除之后退還驗證金,劉利未曾多想,又通過手機銀行轉賬的方式向臺轉賬了9000元。但沒想到的是,后續(xù)又被告知被臺監(jiān)測到存在多頭借貸風險,還需支付一筆13850元的流水。

直到這個時候,劉利才意識到被騙,一方面苦于如何追回已經支付的15000元置卡驗證金,另外也擔心這次貸款記錄是否會影響到個人征信。

打不死的山寨

無獨有偶,跟劉利一樣被貸款臺套路的還有王明(化名),盡管貸款App不同,但遇到了同樣的套路。7月5日,王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因為手頭緊,便在一個貸款App推薦下,下載了“貸你無憂”App,打開App點擊申請貸款后,同樣需要向客服索要提現(xiàn)驗證碼,也同樣被告知銀行卡填寫錯誤等,需要支付相應置卡驗證金解凍。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等多個臺發(fā)現(xiàn),目前有百余人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均是以銀行卡信息錯誤為理由導致資金凍結,同時還被貸款臺客服恐嚇會“影響征信”,除了“鈔前分期”、“貸你無憂”等網(wǎng)貸App外,還有“聚合分期”“福瑞錢包”“應急借款”等。

“若信息不足,正規(guī)金融機構不會審批額度并放款,也完全不存在因為申請時候信息不全或者不準確遭到資金凍結的情況,這很明顯是誘騙消費者向臺轉賬資金的借口。”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這些App存在很明顯的詐騙行為,已經涉嫌詐騙罪。另外,網(wǎng)貸App以申請貸款為由強制向消費者索要所謂“解凍資金”,也有強制交易的嫌疑,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同樣稱,網(wǎng)貸App以銀行卡填寫錯誤等緣由,向用戶索要資金缺乏必要的經營行為及相關業(yè)務依據(jù),具有極高的詐騙可能。

但為何同樣的詐騙套路,會在不同的貸款App集中出現(xiàn)?在蘇筱芮看來,此類詐騙案例與前幾年興起的“高炮”馬甲臺頗為類似,背后潛伏著非法網(wǎng)貸臺的系統(tǒng)提供商,此類提供商擅長炮制多個“山寨”App在市場上引流,并采用非法手段詐騙用戶錢財,當一個“馬甲”消失后很快又上線新的“馬甲”。

基于此,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在應用市場一般難以直接搜索到這類山寨臺,但通過一些貸款軟件的導流或者瀏覽器的推薦,這些山寨臺同樣可以網(wǎng)頁鏈接、短信等方式下載并使用,從臺頁面來看,一般功能較為簡單,在受害人將個人信息全部填寫完畢后,臺方的套路一般是:通過賬戶輸入錯誤繳納解凍費、需要加入會員繳納會員費,或者驗證還款能力繳納驗證金等各種理由,對受害人進行詐騙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這類套路App屢禁不止,一是由于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各種軟件的下載變得越來越快捷,而不通過正規(guī)途徑下載的軟件,監(jiān)管比較困難且具有滯后,消費者尤需警惕。

蘇筱芮則認為,對于此類詐騙,后續(xù)需從兩方面進行整治,一是摸排此類非法App的系統(tǒng)提供商,對于提供非法“馬甲”App的主體及相關責任人加大處罰力度;二是強化應用市場的App審核機制,尤其是金融這類準入門檻較強的行業(yè),并廣泛宣傳提醒用戶勿點擊不明來源、非正規(guī)渠道下載App應用。

警惕臺二次詐騙

目前,仍有不少受害者反映,雖然沒有拿到貸款,但卻收到了臺的貸款合同,不少受害者擔心該貸款合同是否需要正常還款、該貸款記錄是否會“影響征信”以及后續(xù)是否會遇到“通訊錄催收”等。

對此情況,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業(yè)內資深律師,該律師告訴記者,該借款合同是雙務合同,且出借人應當先履行發(fā)放貸款的義務。若出借人沒有發(fā)放貸款,但卻向借款人要求歸還所謂的“本金及利息”,根據(jù)《民法典》第526條,借款人有權拒絕出借人的履行請求。

該律師補充道,另在刑事層面,借貸合同履行過程中,若臺以銀行卡填寫錯誤、備注錯誤、流水不足等虛假理由向受害者索要資金、騙取財物的,則其涉嫌合同詐騙罪;若臺以虛構借貸合同的方式,騙取受害者公民個人信息的,則其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財產被騙取的受害者應當及時撥打110報案。

蘇筱芮同樣提醒到,此類情況下,還可能涉及到“注銷貸款”“影響征信”等二次詐騙,因此建議用戶謹慎操作,不向臺方進行打款、轉賬操作,對于被詐騙用戶來說,遇到此類詐騙行為建議向公安機關報案。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對于此類詐騙,也有警方發(fā)出提醒,用戶需要申請貸款時,到正規(guī)貸款機構申辦貸款是唯一正確選擇,最重要的一點是,凡是正規(guī)的貸款機構不會要求借貸人在申請貸款前就支付手續(xù)費等各類費用,也切勿輕信各類電話、短信、QQ、微信等形式的貸款廣告。

關鍵詞: 山寨貸款平臺 二次詐騙 申請貸款 正規(guī)貸款機構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聯(lián)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chuàng)投網(wǎng)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