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股大漲,行業并購動作不斷,醫美市場熱度不減
上周,醫美企業忙著收購或剝離業務,進一步聚焦醫美。同時,網紅抽脂去世引發市場熱議。今年以來,醫美概念股大漲,行業并購動作不斷,深圳等地紛紛出臺文件鼓勵醫美行業發展,然而,蓬勃發展的市場下也有隱憂。在業內人士看來,醫美行業的政策不完備,很多種情況下,行業本身無法可依。不同于救死扶傷、疾病醫療,醫美是健康人通過醫療手段解決需求,帶有消費屬性,不適合用疾病醫療的方式管控,行業面臨二次分類的問題。
熱度不減
大漲的醫美股,行業間的并購均體現了醫美市場的熱度。上周,奧園美谷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成功轉讓房地產相關業務。至此,奧園美谷正式剝離了營收貢獻超七成的地產業務,將主營收入轉變為以醫療美容業務及化纖新材料業務為主。同樣在上周,醫美機構瑞麗醫美宣布投資比奧瑞思醫美(北京)商貿,布局醫美產業上游。
行業暗潮涌動的背后是醫美產業的太火。一個直觀的數據是,今年以來醫美指數大漲50%,上市公司沾醫美股價即漲,其中融鈺集團13天收獲11個漲停,金發拉比10天收獲9個漲停。而自2020年11月宣布向醫美領域進軍后,從2021年年初至今,奧園美谷的股價漲幅已達176.84%。
市場的火爆還體現在“醫美之都”的爭奪戰上。2018年,成都提出建設全球知名、全國領先的“醫美之都”發展戰略,并相繼出臺了醫美產業發展規劃、支持政策和監管服務措施等。其中作為成都市布局的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華西醫美健康城目前聚集各類醫療美容機構133家,超過全市總量的1/3。2020年,醫美診療人次達190.5萬人次,總收入超過60億元,比2019年上升近20%。根據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醫美之都”北京招商推介會數據,6個重大產業化項目集中簽約。
進入2021年,深圳和海南相繼加入了打造“醫美之都”之列。今年4月,深圳市商務局牽頭起草的《深圳市關于加快商貿高質量發展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其中引人注目的一句話是,深圳市擬大力拓展高質量服務消費新場景,加快推動醫美、健康、養老等服務消費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美麗經濟”新賽道的領先企業,打造國際知名“醫美之都”。同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文稱,支持海南高端醫美產業發展,并推動醫療美容旅游產業發展。
法規待建
蓬勃發展的醫美市場仍存隱憂,上周網紅抽脂去世事件無疑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一位北京某三甲醫院外科醫生撰文寫道,目前整形行業面對的問題是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規范,沒有完善的圍手術期管理體系。
一位醫美機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直言,在醫美行業,政策上的研究很重要。很多種情況下,行業本身無法可依。“醫美是健康人通過醫療手段解決問題,解決需求,帶有消費屬性,肯定不適合用疾病醫療的方式管控。如肉毒素批的適應癥就一個,只能打一個地方,往別的地方打就違規,玻尿酸填充就一個適應癥,別的地方不能填。按照這種批文管理,行業很難做。”
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稱,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定于2021年6-12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工作任務包括嚴厲打擊非法制售藥品醫療器械行為,嚴肅查處違法廣告和互聯網信息等。
上述醫美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八部委聯合整頓醫美是對的舉措。不過,用上位法管理,借用其他行業的法律管理醫美行業管不住,要一邊整頓一邊研究政策。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銷售的一些水光針在海外取得了三類醫療器械認證,但在國內未取得批文。一位醫美上游企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已經在海外完成整個注冊流程的產品如何進行本地化落地是需要政府支持的事情。比如博鰲,在良好的真實世界數據支撐下,一些進口的藥品且在國外已經完成了相關認證的產品,國內可以用得上。
“產品的合規以及考量辦法、平臺標準化的支持,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標準,需要企業、行業以及政府三方協同,這能很大程度上推進法規的進展。”上述醫美上游企業相關負責人說道。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緊跟“三農”方向,護好國人“油罐子”,健康保障踐行長康
- 美素佳兒奶粉好嗎?美素佳兒從這三點出發證實自身品質
- 壓力傳感器工作原理
- 電子血壓計原理
- 各類放大器電路設計
- 電感線圈的常識普及
- 聯想ThinkPad T410真機拆解
- 無線通信原理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