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老年人電信網絡詐騙頻發,如何幫助其跨越數字鴻溝?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已經成為當前發展最快的刑事犯罪,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7月23日,在支付寶聯合北京日報主辦的全國首個針對銀發群體的沉浸式防騙展上,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擊新型網絡犯罪指導處處長提及了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持續高發問題,尤其是有不少老年人受到侵害。

手機里超過半數是詐騙短信、害怕操作失誤導致財產受損不敢使用App,健康碼無法展示出行不便……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但老年人面對數字化“不會用”、“不敢用”的擔憂愈發凸顯。

針對老年人群的詐騙情況節節攀升,如何幫助其搭建起跨越數字鴻溝的橋梁?又該如何幫助其避開電信網絡詐騙?沉浸式防騙展上,新型網絡犯罪指導處處長指出,幫助老年群體更好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可通過新方法、新技術展示詐騙的手法和案例,讓老年人朋友能夠更直觀地了解騙子的真實面目,遇到類似的案例提高警惕意識,謹防上當受騙。

在此次沉浸式防騙展上,北京商報記者體驗發現,名為“當案館”的展覽里,通過電話原音再現了近百種各類騙術,例如送雞蛋推銷保健品、以超高收益為由騙取投資打款等;另外“網絡資料室”上,各類騙術被打在了“公屏”上,其中就有老人最容易遇到的購買虛假保健品、殺豬盤、冒充公檢法、股票牛股推薦等。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展上有不少老年人群至現場參觀,并了解到了最新騙局。

“現在很多電信網絡詐騙真是花樣百出、無孔不入,尤其是針對我們老年人。”一位正在體驗“叫醒熱線”的老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因為我們對現在很多技術名詞、科技手段都有點陌生,對詐騙手段的了解也比較欠缺,很多知識也不了解,因此很容易就被詐騙分子趁虛而入。我覺得能有這種防騙展是非常好的,后續還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對詐騙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另外可以深入到社區,讓更多人老年人知曉。”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除了沉浸式防騙展外,目前以支付寶發起、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藍馬甲”志愿行動,也正在通過“社區講座+駐點答疑”的模式,讓老年人通過講座了解最新騙局、通用型手機操作知識。

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發現,針對老人“易遺忘”的特點,該行動每周都有志愿者在固定社區上崗,老人有疑問隨時可來。首批社區駐點為豐臺、海淀、東城、昌平的17個社區。除了北京,藍馬甲已在全國服務超過10萬人次,覆蓋全國23個城市2000余社區,包括上海、廣州、南京等多地均有試點。

新型網絡犯罪指導處處長說到,電信詐騙是一種可防控的犯罪,事前預防比事后打擊更重要,尤其不能忽視老年群體。在他看來,數字化不僅是年輕人的專屬,老年人更有享受數字化便利生活的權利,全社會的關愛與幫扶有效幫助老年人適應數字化的生活,提升老年人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要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遠離詐騙陷阱,需要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使反詐宣傳工作更加地入腦入心,讓老年人不僅老有所養,更能遠離詐騙,安度晚年,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胡宏偉認為,彌合數字鴻溝,需要全社會都“動起來”,數字化背后也更需人文溫度。“社會發展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數字鴻溝,過去可能是不會用電視、不會用iptv,現在則是智能手機。”他說,不僅要從硬件上降低使用難度、科技上提升使用安全,同時也要在軟服務上加強指導,讓老人有人可尋、有人可問,或成為縮小數字鴻溝的新解法。

“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應當普惠全體公民,不應將占據人口比重18%的老年人排除在外。”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員劉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科技企業提前積極進行“適老”行動,也能有助于社會積極應對老齡化。

關鍵詞: 老年人 電信網絡詐騙 數字鴻溝 沉浸式防騙展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