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如何優化營商環境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現代產業體系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基礎和核心,現代產業發展的方向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7月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黃漢權在《環球時報》主辦的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與國際合作大會上表示,城市要以一流的營商環境來培育有影響力和創新力的企業。

本次大會以“十四五”遠景規劃為指引,圍繞提升產業重組、綠色產業、科技創新、國企改革、對外開放等領域高質量發展等展開了探討。而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每個城市有自己的答案。

作為廣東省首個營商環境試驗區,建立營商環境工作專門機構是廣州開發區的一大特色。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總經濟師顧曉斌介紹,他們在特大城市中率先組建了區級營商環境局,統籌實施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工作;設立了全國首個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專門服務企業籌建工作;還率先在廣東省設立了行政審批局,破解工程審批的問題。此外,他們還創新政企溝通機制,建立營商環境觀察員制度,定期舉辦營商環境吐槽大會,請企業家、觀察員對營商環境進行挑刺、找茬。

在廣州開發區,工業項目快建快投。“我們項目審批有三句話: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顧曉斌說,項目投資協議簽訂以后,地還沒拍就可以做勘察設計、水電報裝等基礎籌建工作,拿到地之后就給它發基坑施工許可,馬上可以開挖,通過‘容缺驗收’的形式,只要主體竣工驗收就可以投產了。”

廣州開發區還推出了100項智能秒批事項,涵蓋12個行業,在37個場所、42臺智能終端機上同步上線。“人工秒批是比較難的,人要思考比較慢,但我們100個事項是比較簡單的,標準化上傳之后計算機直接識別,智能秒批,提高了群眾辦事的便利度。”顧曉斌說,“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雙流區是成都的中心城區,2020年綜合實力在全國百強區排名32位,營商環境排名14位。“怎樣做到營商環境比較好?我們理解審批環節要最少,實行不見面審批,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站辦成。”雙流區宣傳部部長劉擁軍介紹,企業開辦時間最短2.5小時內辦結,水電氣網報裝接入由15個工作日壓縮到一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政府審批的時限由40個工作日壓縮到8個工作日或者14個工作日。

劉擁軍認為,營商環境要做到最優,還有一點是企業提出的訴求要解決得最好。“我們有個‘企業咖啡室’,每個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下午由區委區政府的主要領導和企業見面解決問題。我們收集的一些企業的訴求辦結率達到99%。”

長沙縣副縣長彭正球介紹,作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長沙縣不遺余力打造最省心、最貼心、最放心、最暖心和最安心的“五心”營商環境。為了政務服務更加高效,他們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實現了“大廳之外無審批”。

江蘇淮安做為享譽兩岸的臺資集聚高地,已累計落戶臺資項目1300多個,總投資超200億美元,在江蘇形成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臺資集聚格局。淮安市委營商辦主任孫登濤指出,淮安未來將進一步健全惠企政策,在促進特色主導產業、臺資重點產業發展、培育銷售超百億骨干企業掛牌、上市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推出含金量更高的激勵政策,助推企業做大做強。

青島自貿區營商環境辦公室主任周峰介紹,他們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持續深化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主要體現在投資、貿易、金融和生活這四個便利上。

“為了投資更加便利,我們持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商事登記互通互辦異地同窗,全國首創企業智能登記系統智能速批,59個行業完成一政通改革,跨國投資實現云上審批不見面。”周峰說,全國首個德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一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山東自貿區首家外商獨資旅行社云上審批不到一個小時就實現了跨國入戶。

關鍵詞: 優化營商環境 市場主體 創造力 高質量發展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