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加強技能培訓至關重要
自由的工作狀態、將興趣與職業融合、足夠實現個人價值的舞臺……新職業具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各種因素。《青年新職業指南》調研顯示,年輕人超過五成希望嘗試新職業,更有近兩成已經開始從事相關職業。
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未來5年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
專家表示,要讓新職業成為大學生的擇業新舞臺,加強技能培訓至關重要。
早晨9點,廣州小伙兒黎嘉健準時在前臺站定,在接下來的8小時里,他將不斷重復接單、貼杯加料、調杯、加冰加熱、加奶制品、出杯這6個步驟。
“我每天調制的奶茶有上百杯。”1997年出生的黎嘉健,職高畢業后正式成為調飲師。“我本就對健康茶飲感興趣,如今調飲師成為新職業,有了完善的職業晉升通道,我就果斷加入進來。”黎嘉健說。
今年3月,人社部等3部門聯合發布了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企業合規師、調飲師等18個新職業。至此,我國公布的新職業已達56個。畢業季來臨,新職業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哪些新的變化?新職業能否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力量?如何做好銜接、配套工作?
新職業受大學生青睞
新職業,適合大學生就業嗎?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企業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范巍表示,經濟社會發展本身就是舊職業不斷消亡,新職業不斷產生的過程,新時代的新職業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
——數字技術發展催生新職業。
近年來,數字技術向各行業快速滲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勞動者崗位逐漸向數字技能方向轉移,數字化管理師、在線學習服務師、全媒體運營師等新職業應運而生。
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發展,讓平臺經濟蓬勃發展,如外賣平臺、家政服務平臺、網約車平臺等,在我國新經濟發展中引人矚目。平臺經濟的發展,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新職業,如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
——企業高質量發展孕育新職業。
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不斷向先進制造業、智能制造業升級,一批技術含量高、技能要求高的新職業隨之產生。例如,隨著前沿技術的應用,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量子算法工程師等“科幻角色”變成現實,驅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派生新職業。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需求升級趨勢明顯,消費市場不斷細分,迫切需要更規范化、職業化的從業者提供服務。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出生缺陷防控咨詢師、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一批新職業的出現,反映人們對健康、照護、養老、食品安全等社會需求的提升。
“這些新職業盡管看上去有點小眾,但隨著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發展潛力巨大。”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張成剛說。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國玉表示,新職業的產生其實是勞動分工不斷細化的結果,分工的細化能夠實現社會的細分需求,有利于從業者充分實現個人價值。
與此同時,新職業也帶動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的革新。“相對于以雇傭就業為主的傳統行業,一些仍處于發展初期的新職業,由于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從業人員多以投入低、起步快的自由職業者為主。”張成剛說。
自由的工作狀態、將興趣與職業融合、足夠實現個人價值的舞臺……新職業具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各種因素。《青年新職業指南》調研顯示,年輕人超過五成希望嘗試新職業,更有近兩成已經開始從事相關職業。
新職業吸納就業潛力大
新職業看起來就像是為年輕人“量身定做”的,那么新職業的就業質量高不高?就業崗位多不多?能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
黃祖勝,第一批新職業中數字化管理師的從業者。2014年以來,黃祖勝的年薪從過去的幾萬元漲到目前的35萬元,而且經常有公司對他誠心聘請,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這是因為數字化管理師嚴重供不應求。黃祖勝介紹,義烏中小企業數量多,很多企業還是作坊式管理,全靠老板一人帶,企業普遍有數字化管理的需求。“我的工作,就是借助‘釘釘’這一數字化管理工具,幫助企業搭建組織架構、人事結構和管理體系,通過數字化行政管理幫助企業降本增效。”黃祖勝說。
黃祖勝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新職業的魅力。人社部發布的《新職業——數字化管理師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顯示,87%的數字化管理師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的1—3倍,按照10∶1的比例配備數字化管理師人才的企業,比沒有配備數字化管理師的企業工作效率高出35%—50%。自2019年被納入新職業以來,我國數字化管理師從業人員已超過200萬人。
黃祖勝的經歷絕非個例。某網站的一名科技博主“影視颶風”一開始也是把做視頻當業余愛好,但如今,他已組建起一個約50人的制作團隊,過去一年營收超2000萬元。截至去年底,該網站月均活躍博主已達190萬人。
從需求規模來看,新職業具有廣闊的前景。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未來5年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預計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近150萬、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近500萬、無人機駕駛員近100萬、農業經理人近150萬、人工智能人才近500萬、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近130萬、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運維員均達到125萬,人才缺口近千萬。
抓好培訓促進新職業供需匹配
新職業就業前景廣闊,根據人社部相關調研,“80后”“90后”是新職業的主力軍,但對大學生而言,新職業就業的總量規模依舊較小。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學生的技能與新職業需求不匹配。張成剛分析,現有的技能形成機制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是青年從業者技能提升的主要來源。但由于新職業普遍屬于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前沿,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等機構的專業調整速度跟不上,因此大學生缺乏能勝任新職業的技能。
與此同時,社會認知度也是影響新職業吸納就業的瓶頸因素。
受訪專家表示,要讓新職業成為大學生的擇業新舞臺,加強技能培訓至關重要。
關于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年輕勞動者已經行動起來。《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96%以上的職場人士希望學習新職業。其中,提升職業發展空間、掌握新技能、為未來做準備等成為職場人士學習新職業的主要原因。
作為數字化管理師行業里的資深“前輩”,黃祖勝仍處在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中。作為數字化管理培訓師的蔣優,更是把每周六定為固定的“充電”時間,他說:“作為一名培訓師,要滿足企業客戶的各項需求,就要時刻保持學習狀態。”
“數字時代的職業培訓課程體系會更加微型化、碎片化、定制化、趣味化。要解決新職業面臨的技能短缺問題,需要推動全方位的職業技能培訓,運用傳統培訓與數字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擴大新職業培訓的規模。”張成剛說。
這一點,政府部門和市場也在進行積極探索。今年春節前,2021年首期高校數字化管理師職業技能培訓班在湖南開班,吸引了50余名應屆畢業生參加。人社部門給予參加培訓的應屆畢業生每人1320元培訓補貼,通過知識講授、現場模擬等形式提供實訓。
與此同時,受訪專家表示,對新職業的規范也至關重要。
對此,張國玉建議,對新職業的規范有形式規范和內在規范兩個方面。除了把新職業納入職業分類目錄的形式規范外,還要注重對新職業的從業資格、工作標準、工作條件等的內在規范,要規定一定的資格條件和行為標準,保證從業者行為的合法。“對新職業的內在規范,使得新職業的從業者能夠及時有效地滿足社會需求,這是保障新職業將來更好發展的關鍵。”張國玉說。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緊跟“三農”方向,護好國人“油罐子”,健康保障踐行長康
- 美素佳兒奶粉好嗎?美素佳兒從這三點出發證實自身品質
- 壓力傳感器工作原理
- 電子血壓計原理
- 各類放大器電路設計
- 電感線圈的常識普及
- 聯想ThinkPad T410真機拆解
- 無線通信原理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