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長春高新、安科生物股價大跌 “增高針”市場暴利之下亟待規范

原標題:長春高新、安科生物股價大跌:發文亦難救市,“增高針”市場暴利之下亟待規范

8月5日,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股價大跌。截至收盤,前者跌幅10%,市值蒸發124億元。安科生物跌幅10.52%,市值蒸發26億元。

8月4日,有媒體發布報道稱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這可能帶給使用者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央媒發聲,作為行業領軍的上市企業,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受到影響最大。

兩家企業也作出了回應。安科生物回應在營銷上不存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生濫開處方”的情況,未暴露出大規模的臨床使用風險。長春高新稱,相關產品均銷售至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醫療機構。

其實過去幾年,兩家企業已經獲得行業增長紅利。長春高新旗下生長激素業務核心企業金賽藥業收入從2017年的20.8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入58.03億元。安科生物業績從10億元增長17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家長對孩子身高關注過高,也敢于投入,需求增長,生長激素行業利潤較高,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獲利豐厚。一些醫療機構存在逐利的情況,所以出現了一些亂象,亟需規范。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公立大醫院使用相對規范。

股價大跌發文澄清

8月5日,長春高新跌停。截至收盤,長春高新股價為276.51元/股,下跌30.72元,跌幅達10%,總市值為1119億元,蒸發124億元。安科生物股價跌超10%,股價報收于13.53元/股,下跌1.59元,跌幅10.52%,總市值僅剩221.7億元,蒸發26億元。

8月4日,新華新華社“新華視點”發布《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的文章或是引發上述兩家企業下跌的原因。該文章援引專家的說法稱,目前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可能帶給使用者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作為頭部企業,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股價受到影響肯定最大。8月4日晚,有股民就表示,“明天跌停”、“涼涼了”、“大利空來襲”等。

據了解,長春高新旗下金賽藥業是其生長激素業務的主體。主要產品為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粉針劑)、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水針劑)、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長效水針劑)等人生長激素系列產品。2020年收入達58.03億元,凈利潤達27.6億元。安科生物是生長激素領域排名第二位的企業,2020年,其生物制品(主要為生長激素)收入8.95億元,比重為52.63%。

對于新華視點提出的問題,兩家企業也作出了回應。安科生物稱:公司在營銷上不存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生濫開處方”的情況,公司的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已有20多年的臨床應用史,近兩年的累計使用量有十幾萬人次,未暴露出大規模的臨床使用風險。

長春高新方面稱,生長激素屬于處方藥,國家對于生長激素的銷售有《藥品管理法》、《反興奮劑條例》等嚴格的法律法規要求,相關產品均銷售至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醫療機構。

高利潤企業趨之若鶩

隨著家長對孩子身高過度關注,生長激素行業成為高利潤行業,相關企業也獲利頗豐。

資料顯示,2017年,金賽藥業營業收入20.84億元,凈利潤6.86億元。2018年營業收入31.96億元,凈利潤11.32億元。到2020年,金賽藥業收入達58.03億元,凈利潤達27.6億元。長春高新的收入也從2017年的41.0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85.77億元。

安科生物2017年收入僅為10.96億元,2020年就高達了17.01億元。凈利潤從2.78億元,增長至3.59億元。

不僅如此,生長激素行業為企業帶來了高利潤。長春高新基因工程/生物類藥品毛利率達92.27%,高于其中成藥73.29%的毛利率。安科生物生長激素產品毛利率達88.31%也高于其他產品。

醫療機構也會獲得了高利潤。

一位河北家長告訴藍鯨財經記者,孩子打了一年的增高針,每針價格在百元左右,全年下來八千多元的費用。

并且因制劑不同,孩子體重和敏感性不同,每月費用也不同。

有報道稱,有的孩子一般每月在3000元-15000元,且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企業對高利潤趨之若鶩,會專門針對這些領域開始成立相關醫療機構,所以出現了濫用的情況。

在一些醫院門口,一些醫藥代表身著白大褂,對家長“洗腦”:孩子要想長到理想身高,就必須打生長激素。如果想要孩子穩步增高,生長激素至少要使用1年以上。也有醫療機構打出“身高70%靠遺傳、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夢”之類的廣告語。

有家長投入了巨額費用,但效果不明顯。有消費者花費數萬元只長高了四、五厘米。也有一年下來花了48萬元,結果孩子只長高了1厘米。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伍學焱曾表示,特別是一些骨骺閉合后的青年人注射大量生長激素,可能導致肢端肥大癥,相貌變丑。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醫生劉華表示,生長激素對于非生長激素缺乏的矮小兒童效果有限,更不可能達到“定制身高”的目的,絕非所有身材矮小兒童都需要應用生長激素,盲目為改善身高而進行醫學干預并不可取。

如果必須使用生長激素,建議前往大醫院就診。上述河北用戶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當初感覺孩子身高與同齡孩子比較略低:“希望注射生長激素,就前往保定一家三甲醫院。醫生表示不是所有個子矮的孩子都可以使用生長激素,必須全面檢查排除其他病癥后,才可使用。孩子做了全面檢查,確定為缺乏生長激素,目前打了一年增高針,長高了11厘米。”

對于生長激素行業的規范化,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向記者表示,個別機構的宣傳導向及營銷手段對患者存在誤導,要對不科學的治療方法采取慎重態度。并對醫療機構加強監管,以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

關鍵詞: 長春 亟待 之下 暴利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