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11年老員工舉報平安人壽逼員工購買“自殺保單”,平安回應:正在核查

中華網財經8月23日訊,日前,一位自稱是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11年的老員工許英瓊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舉報視頻。視頻內容指出,公司領導逼迫員工大量購買“自殺保單”。其本人已被迫購買“自殺保單”19件,合計273萬元保費。

舉報人自稱許英瓊,平安工號1180203906,在平安做了11年,最高團隊人力200人,“今天我實名舉報重慶平安人壽逼迫我(購買)‘自殺’保單,片區總監張陽陽以各種手段迫使我(購買)自殺保單19件,合計273萬元保費。”

視頻中所提到的“自殺保單”即“自保件”,簡單來說,就是代理人為了業績,給自己買保險,自己拿傭金,同時以此方式達成業績指標實現“自保”。

據許英瓊描述,平安壽險領導逼迫員工大量購買“自殺保單”的行為,其本人就購買“自殺保單”19件,合計273萬元保費。值得關注的是,許英瓊指出,其購買“自殺保單”的資金部分來源于平安銀行的“白領貸”。

許英瓊稱,其為了購買自保件,申請了平安銀行的“白領貸”50萬元,這筆錢目前為止還沒有還清,甚至還采用“循環貸”的方式購買自保件,貸款共110萬,每月利息8000元。無奈之下,許英瓊選擇退掉部分保單,其中三張就損失了14萬元。

平安銀行官網顯示,“白領貸”是該行推出的信用貸款類產品。目標客群為優質行業中具有穩定收入、信用記錄良好的受薪人士。所指優質行業包括政府機構公務員、事業單位、金融行業、優質國有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及優質上市公司等。

產品信息顯示,該貸款產品額度3-50萬,部分客戶最高可達100萬,貸款資金不能用于購房、股本權益性投資及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經營活動。

“平安人壽招的不是保險代理人,是客戶”,許英瓊感嘆。

其實,自保件一直都是行業頑疾,業內甚至流傳著“招代理人就是招客戶”的說法。近期,已有監管出手管理這一亂象,比如,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于規范銷售人員自保件和互保件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禁止強迫或者誘使銷售人員為達成業務考核指標而購買保險。

7月12日,重慶銀保監局回復許英瓊稱:“針對你反映的原片區總張陽陽相關問題,由于該問題為其個人工作生活作風問題,且你提出的開除張陽陽訴求屬于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內部人士安排,根據《銀保監會信訪工作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我局已將你上述事項轉辦至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8月23日,針對平安人壽重慶員工在社交平臺自曝公司存在逼迫員工購買“自保件”一事,平安人壽表示,公司高度重視網傳代理人舉報內容,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目前正在進行核查,并積極和當事人進行溝通。公司在保險經營、業務營銷、代理人管理、客戶權益保護等方面,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規定,并始終把守法經營、合規經營放在首位,確保代理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公司歡迎社會各界監督。

8月17日,中國平安披露今年1-7月原保險保費收入4775.36億元,同比下降5.19%。其中,中國平安人壽保費收入3015.04億元,同比下跌3.56%。

一季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新業務價值189.80億元,同比增長15.4%;營運利潤同比穩定增長4.2%至255.80億元。同時,平安壽險改革工程已進入全面推廣實施階段。在“渠道1+4”方面,平安壽險持續深化數字化渠道改革,聚焦數字化營業部、活動量管理、數字化增員、智慧培訓等四大項目,深耕代理人、銀保、電網銷等渠道,并進行代理人基本管理辦法動態調整;在“產品1+4”方面,平安壽險持續貫徹落實“產品+服務”策略,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通過布局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養老管理等四大服務,全力以赴打造“有溫度的保險”。

關鍵詞: 員工 平安 自殺保單 正在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