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江西擁有廣闊的農機市場,如何做大做強農機制造業?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農民挑上“金扁擔”,一頭擔著“糧袋子”,一頭擔著“錢袋子”。

“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要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

2月26日至28日,主題為“農業機械化助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2022第二屆中部(江西)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展覽會在江西農機大市場開展。展覽會共吸引省內外100余家農機產商參展,超過1.5萬人次現場觀展、60萬人次線上觀展。

作為農業大省的江西,擁有廣闊的農機市場,如何揚優成勢、打造農機大省?帶著思考,記者深入展覽會現場,與種植大戶、農機生產企業、農機服務商及業內專家交流,感受到了來自一線的熱情與期盼。

農機應用更加廣泛——

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催生農機廣闊市場空間

“有油菜田開溝、起壟的農機么?”展覽會現場,井岡山市柏露鄉蕉陂村種植大戶肖文杰一邊考察農機新產品,一邊興奮地對記者說,他種了700多畝田,主要種植水稻和油菜,已投入200多萬元購置了多臺農用汽車、旋耕機、無人機等農機裝備。“這次來展會想再購置兩臺插秧機和烘干機、碾米機等。”

肖文杰說,以前沒有農機裝備,就連肩扛稻米都要“打拐杖”,如今高標準農田建好了,農機應用就更廣泛了。“我的目標是種植更多優質稻,借助當地品牌,再對稻米精深加工,原來一斤濕稻米0.95元,加工后可提升到1.4元左右。”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

農機廣泛應用,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讓農民真正嘗到了甜頭。為推動農機普及率的提升,我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農業主體購買欲望被激發出來。

“我們合作社服務范圍已達到10萬多畝,現在只有10多臺農業機械,今年還想采購一批大型農業機械設備,進一步擴大經營范圍。”萬載縣良溪農業種養合作社的社員黃新海說,現在補貼的政策越來越好,辦理也很方便,合作社擬定了今年的農機采購計劃。

在全國率先采取“App申請、二維碼識別、物聯網軌跡關聯”的“三合一”方式辦理農機購置補貼,實現了補貼辦理“一次不跑”或“最多跑一次”;率先探索通過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支持農戶購機貸款貼息,撬動了銀行資金參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十三五”期間,我省共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0.78億元、補貼機具34.32萬臺(套)、受益農戶29.97萬戶。到2021年底,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2694萬千瓦,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率達82.8%。

農機廣泛應用,催生更多農機市場空間。據介紹,本次展覽會共簽約成交各類農機器具及配件近5000臺(套),總金額約2.7億元。

不過,記者在現場采訪時了解到,目前農機普及率提高了,但農機應用的精細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創新瓶頸亟須突破——

改變省內農機裝備制造企業“散、小、弱”面貌

展覽會上,國內知名品牌農機專區,一家來自廣東的農機制造企業展區頗為特別——這家名為廣聯弘科的企業,并不是獨立參展,而是與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一起布展。展臺前圍滿了前來咨詢的果蔬種植戶。

“廣聯弘科是我們研究所的下屬企業,我們實行的是農機產學研一體化的機制。”企業參展方負責人蔡秀瓊介紹說,此前企業主要生產水稻收割機,近兩年根據市場和國家政策變化,研發和生產轉向了山地丘陵機械、果園和茶園耕種機械。

如何做大做強江西農機制造業?在江西省產品牌農機專區,記者作了一番探尋。

“我們產品針對農機耕作時容易出現下陷的問題,加快科研創新,其中一個型號收割機,累計銷售已經達到2000臺。”成立于2014年的江西良田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把產品研發和生產瞄準解決農機在江西及南方水田耕作的適應上,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公司技術總監董獻華說,公司與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農科院及江西農業機械研究所等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取得了20多項科技成果。“現在公司的產品不僅銷往江西周邊地區,并有部分產品出口越南、緬甸、印度等國。”

“相對而言,江西農機裝備生產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主要集中在南昌、鷹潭、新余、贛州、撫州等地。”江西省農業農機協會會長吳羅發介紹說,當前江西農機裝備制造企業呈現“散”“小”和研發能力弱等特點,且大多集中在種植領域,涉及茶園、果蔬的專業農機設備相對較少。

據統計,全省現有農機生產企業7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家,全省規模以上農機裝備企業年實現主營業收入35億元,占全國農機裝備比重不到2%。

目前,我省正在著手實施農機裝備產業振興行動,以“江西智能農機研究院”“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江西研發基地”建設為抓手,重點圍繞適宜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進行技術攻關。支持南昌縣(小藍經開區)、余江區、信豐縣、渝水區等地依托本地產業優勢,建立農機裝備產業園。開展農機裝備產業招商,成功引進中國一拖、中聯農機、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在我省落戶,推動中科院院屬中科微至與信豐縣簽訂投資協議……

搶抓產業數字化轉型機遇——

加快推進農機裝備制造業實現“換道超車”

當前,低碳農業、智慧農業方興未艾,農業機械智能化、農機裝備升級正成為農機裝備主攻方向。

展覽會上,除了農業機械,現代信息服務公司也成為許多種植大戶青睞的領域。南昌縣蔣巷大田農社啟動了全省首個萬畝智慧農場,創設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智能化、過程數字化、管理信息化、決策智慧化”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企業參展方負責人介紹說,智慧農業體現在農機裝備的智能運行,以及農田自動監測分析,收集土壤、溫度、濕度、光照等農業數據。

《江西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種植業、畜牧獸醫、漁業漁政、種業、農機數字化建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深化北斗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

江西農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王滿介紹說,2016年,江西智慧農業建設PPP項目正式批復立項,農信通作為項目主要社會資本方參與整體建設、運維工作。項目總投資2.18億元,開創了全國“互聯網+”農業領域PPP項目的先河。

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西農機在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丘陵山區經濟作物機械化,以及設施農業、規模養殖場、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等領域還存在短板。對此,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分析認為,當前,正是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推動農機產品轉型、升級換代的最佳時機。江西要抓住北斗導航、無人駕駛、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化、智能化機遇,加快推進農機裝備制造業 “換道超車”,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根據規劃,到2025年,江西將建成2至3個具有規模優勢、產業鏈相對完整的農機裝備產業集群,推動我省加快邁向農機大省。(記者 李冬明 李耀文)

關鍵詞: 農機市場 農機制造業 農機大省 市場空間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