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劉勁松建議:創新校企融合方式 引導職業教育社會化市場化辦學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對企業和國家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一直在關注職業教育發展領域。在調研中他發現,推進職業教育與企業用工需求相結合,實現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很多民營企業都反映招工難、留工難,有縣域民營企業負責人表示,用工難問題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阻礙,普通工人招不來,高學歷人才也招不到,嚴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另一方面,職業院校部分教學內容理論過強,實用不突出,達不到企業技術升級要求,缺乏職業針對和柔調整度,導致了畢業生能力與民營企業需求不匹配。”對此,劉勁松指出,要實現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強化數字化人才政策支撐,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評價、配套政策體系,提升對人才的扶持力度,營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圍,與結合民營企業需求,設置特色專業,發展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的職業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如何推進職業教育與企業用工需求相結合,助力職業教育更好地發展?劉勁松建議從三個方面進行完善。

要創新校企融合方式。基于民營企業的實際用工需求,動態調整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及招生計劃,引導企業投入資金、師資、技術標準,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把辦學延伸至產業園區。針對優勢產業和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重點設置對口教育體系,有針對地輸出需求人才。

要精準培養適應企業發展人才。堅持培養目標專一化、專業建設市場化,注重學生實用技能的培養。鼓勵校企專業共建、講義共編、人才共育等深度合作,學校與企業之間實現人員互聘共用、雙向任職、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及專業建設,合力打造“雙元制人才培養”“中國特色學徒制”“訂單式”等全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生源鏈、產業鏈、師資鏈、信息鏈、就業鏈和成果轉化鏈的系統化職業教育。

要引導職業教育社會化市場化辦學。通過政策補貼、稅收優惠、融資支持、教育費附加減免等多種手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和舉辦職業教育。同時,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專業化服務。還應完善多元主體參與的學校治理結構,不斷提升企業兼職教師福利待遇。(記者 趙晨熙)

關鍵詞: 校企融合 職業教育 社會化辦學 市場化辦學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