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多家新能源車企涉足保險領域 提高用戶黏性、挖掘車后市場價值

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核準了“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引發行業熱議。這是繼特斯拉、小鵬、蔚來之后,又一汽車企業涉足保險領域。記者走訪了解到,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擴大,新能源車企加速入局保險領域。

業內認為,新能源車企通過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切入保險業,主要為獲取資源、構建生態閉環、提高用戶黏。此舉或將引發“鯰魚效應”,倒逼傳統險企加速革新。

車企扎堆設立保險經紀公司

3月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企業名稱申報登記公告》,“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正式被核準。此前,廣汽集團、上汽集團、吉利集團等車企早已入局保險業。年來,包括特斯拉、小鵬汽車、蔚來、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入局保險業的步伐加快。

記者登錄某購車臺了解到,某品牌一款28萬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車,全款總花費包括裸車價、必要花費和商業保險。除交強險等必要花費外,商業險部分還推出了“最省錢”“價比”“最全面”三種套餐組合,價格分別在7806元、8206元、8277元。其中,第三者責任險可選擇的賠付額度在5萬元至500萬元。

“從產品來看,車企保險經紀公司銷售的車險和傳統保險公司的車險,二者本身沒有太大區別,都是根據個人需要進行選擇,區別主要在于價格和后續的服務。”某保險業務員告訴記者。

新能源車企切入保險業,為獲取資源、提高用戶黏

為何車企紛紛開始設立自己的保險經紀公司?對此,有傳統保險公司業務員告訴記者,這意味著車企可以通過代理各家保險公司產品,與保險公司談合作,做該車企生產車輛的保險。特別是新能源車企,雙方既有互利共贏點,也能合作解決新能源汽車出現的各種理賠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車企之所以切入保險業,是因為車險是新能源車企生態構建的重要一環。車企可以將車主轉化為車險用戶,依托自身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支撐,與保險公司合作進行產品設計與研發,并借助保險公司線下渠道優勢,提高用戶黏,挖掘車后市場價值。

某保險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設立保險經紀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提供包含車險的車主服務包等,實際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客戶搭建更好的服務,同時有利于拓展更多修車資源。

傳統保險公司新能源車險產品“不吃香”

走訪過程中,多家傳統保險公司業務員表示,當前新能源車險的推廣并不樂觀。有保險業務員表示,由于目前國內部分地區新能源車險推廣成本高等問題,傳統保險公司業務員的推廣積極并不高。

某保險公司業務員分析稱,盡管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不斷增長,保費也比燃油車高一些,但目前市面上多集中于15萬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車,用途以網約車居多,賠付率、出險率、維修成本等都相對較高,行業面臨較大承保虧損壓力。

新能源車企入局保險領域或將引發“鯰魚效應”,倒逼傳統險企加速革新。安證券分析稱,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在高度集中的車險市場中,需在定價、服務等方面形成差異化優勢,方可分得一杯羹;而對于傳統險企而言,在已有經驗、渠道、人才儲備等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把握新能源車的數據與風險特、實現精準定價,則是攻守兼備的重要一環。此外,龍頭險企規模效應明顯、渠道和成本控制能力更強,具備比較優勢。

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達1543億元,預計2030年保費規模將達12790億元。據了解,目前傳統保險公司會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新能源汽車的車主畫像、駕駛慣等多方面進行評估,篩選出優質客戶,并且成立新能源項目組等,研究純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導向和理念。

去年12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在傳統商業車險條款的基礎上,擴大了保障范圍;明確了免除責任范圍;充分考慮到電池衰減等特點,重新明確新能源車的折舊率;針對新能源汽車特,定制了包括電網、充電樁在內的四項專屬附加險。

數據顯示,2021年保險業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4.49萬億元,同比微降0.79%。其中,財產險業務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7萬億元,同比減少2.16%。

關鍵詞: 新能源車企 保險領域 提高用戶黏性 市場價值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