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去年營收增速放緩、售后爭議不斷 還能講好IP故事嗎?
有著“盲盒第一股”之稱的潮玩品牌泡泡瑪特近日公布了2021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泡泡瑪特實現營收44.9億元,同比增長78.7%;調整后凈利潤10.02億元,同比增長69.6%。
中國商報記者梳理財報發現,泡泡瑪特營收增速明顯放緩,毛利率凈利率均有所下滑。業績發布后,當日下午開盤港股泡泡瑪特迅速下跌,最大跌幅已超8%。成本不斷攀升的泡泡瑪特,還能講好IP故事嗎?
各項成本持續增加
很明顯,泡泡瑪特賺錢速度變慢了。
2018年和2019年,泡泡瑪特曾以225.49%、227.19%的營收增速笑傲資本市場,但就在2020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增速就降到了49.31%。在最新的財報中,2021年泡泡瑪特營收增速有所回升,達到78.67%,但仍難重現過去的輝煌。
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分別為57.92%、64.77%和63.42%。而2021年,泡泡瑪特的毛利率降至61.43%。財報認為,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因為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下降。2021年,泡泡瑪特提高了品牌產品的工藝質量,產品工藝愈加復雜,以及2021年原材料成本上漲。
電話會上,泡泡瑪特管理層表示,原材料上漲15%,工廠人工上漲10%。2022年公司在供應鏈花了很多精力,與工廠也進行了溝通,目標是把毛利率控制在61%-63%。
這一點也反饋到了泡泡瑪特的產品銷售上。2021年4月以后,泡泡瑪特推出的多款盲盒產品單價均進行了調整,從59元—99元不等,而此前的盲盒產品銷售單價基本上都是59元。
需要注意的是,泡泡瑪特的銷售成本也在不斷上漲。財報顯示,2021年泡泡瑪特的銷售成本為17.32億元,和2020年的9.19億元相比,增長了88.4%。其中,商品成本一項由2020年的7.4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4.45億元,主要原因為銷售增加以及商品成本單價增加。同時,由于在線渠道宣傳推廣的增加,以及活動策劃費用增加,銷售開支中的“廣告及市場費用”也從2020年的9220萬元增至2021年的1.58億元,增長了70.9%。
自主IP青黃不接
自主IP可以說是泡泡瑪特的立身之本。IPO上市之初,一年能賣4.56億元的IP“MOLLY”成為泡泡瑪特的IP神話,但同時“一家獨大”的銷售情況也被市場視為泡泡瑪特的未來發展隱患。近年來,泡泡瑪特一直在努力避免對“MOLLY”的過度依賴,扶持其他自主IP。如今,泡泡瑪特做到了嗎?
從2021年的財報來看,泡泡瑪特盡力做到了均衡發展,從原本的“Molly”一家獨大,到如今的“Molly”“Dimoo”和“SKULLPANDA”三大IP“三足鼎立”。財報顯示,2021年,泡泡瑪特自有IP收入進一步增長,成為公司最核心的收入來源。從2020年的9.80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25.87億元,同比增長164.0%。其自有IP的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39.0%增加到2021年的57.6%,主要是由于SKULLPANDA的收入貢獻增長,SKULLPANDA如今已經成為了泡泡瑪特的第二大IP。
根據財報顯示的IP銷售數據,已經15歲“高齡”的Molly收入為7.05億元,增長97.6%;SKULLPANDA收入為5.95億元,增長1423.8%;Dimoo收入5.67億元,增長79.8%。
但銷售額的增長不代表收入占比的增長。例如Molly的7.05億元收入,就是泡泡瑪特努力“拽”起來的。財報提到,如今泡泡瑪特基于Molly這款IP,從2021年6月起發售了9款1000%的MEGA系列產品,共實現收入1.78億元。而根據泡泡瑪特的2021中期業績公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Molly的收入只有2.03億元,收入占比為11.5%,甚至比Dimoo的2.04億元還要低。
然而,Molly的收入占比,從2019年的27.1%降至2020年14.2%,又在2021年升至15.7%,Dimoo的收入占比則僅從2020年的12.5%漲至2021年的12.6%,增長僅有0.1%。SKULLPANDA作為新IP,漲勢迅猛,被視為最有可能成為泡泡瑪特新的IP支柱,但能否重現Molly的輝煌仍是個未知數。
可見,如今的泡泡瑪特,新IP尚未成長起來,而老IP已經有了下滑的跡象,呈現青黃不接的狀態。
質量售后爭議不斷
在泡泡瑪特的成長過程中,爭議一直存在。除了對盲盒這一商品銷售形式的爭議,漲價、質量、售后等爭議也一直存在。
“價格越來越貴,質量卻不見有什么提升,我們簡直就是被割的‘韭菜’!”潮玩玩家小云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當她看到泡泡瑪特盲盒的價格從59元一盒一路漲至最高99元的時候,感覺是“退坑”的時候了。“這么貴還總搞饑餓營銷,動不動就缺貨,感覺沒什么意思了。”
據悉,去年4月,泡泡瑪特新品SKULLPANDA熊喵熱潮系列發售,盲盒價格從59元漲至69元,同年5月,MOLLY娃娃裝侵蝕系列單盒漲價到79元,10月,MOLLY魔力卡卡系列單盒漲到89元,而到今年1月,Molly蒸汽朋克動物機車系列直接漲至99元/盒。
對于漲價,消費者已難以接受,但更無法接受的是商品質量的下降。“最基本的噴涂經常有瑕疵,比如出現黑點或者噴漆不均勻的情況,這在泡泡瑪特剛起步的時候是很少的”“漲價可以說是成本上升,但都漲價了商品還能做成這樣,感覺泡泡瑪特‘沒有心’”“甚至能看到不同批次的盲盒,顏色涂裝都能有差別,為了買個盲盒還要去研究商品批次,真的就離譜”……多名玩家都告訴記者,泡泡瑪特的商品質量問題越來越多,感覺“越來越不值”。
商品質量出現問題,找售后不可避免,但泡泡瑪特的售后也存不少爭議。“客服態度挺好,但就不解決問題”“明明同一系列還在銷售,想要換貨卻說沒備品”“寄回去換貨等了幾個月了,現在都還沒換回來,累覺不愛”……諸如此類的消費者吐槽,在社交平臺上并不少見。
財報顯示,2021年泡泡瑪特的會員數雖有顯著增長,復購率卻在下降。目前,泡泡瑪特注冊會員達1958萬人,其中新增注冊會員1218萬人,全年會員貢獻銷售額占比92.2%,會員復購率56.5%,而2019年會員復購率是58%。
此外,泡泡瑪特也面臨一些監管問題。今年年初,泡泡瑪特與肯德基聯名推出99元的Dimoo盲盒套餐,因為隱藏款概率僅為1:72,被中消協批評“饑餓營銷”。隨后,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對盲盒劃出了紅線,鼓勵盲盒經營者建立保底機制,通過設定抽取金額上限和次數上限,引導理性消費,避免二級市場過度炒作;并提出盲盒銷售不能開展饑餓營銷或誘導炒作。這些條例無非是在給盲盒“降溫”。
做著興趣生意的泡泡瑪特,隨著業務版圖的不斷擴張,還能講好新的IP故事嗎?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去年凈利潤增長1.3% 保持規模價值“雙領先”
眾安保險去年保費增長21.9% 挖掘新型場景滿足多樣化保障需求
多款熱門隔離險下架 “買易賠難”問題面臨著較大爭議
排行
最近更新
- 泡泡瑪特去年營收增速放緩、售后爭議不斷 還能講好IP故事嗎?
- 內卷時代的美妝賽道“新貴”—cosmefancy
- 奧特萊斯數字化轉型之路顯成效 去年銷售規模突破千億元
- 永利地產:因租金下調等2021年收入同比減少4.6%
- 浙商銀行2021年營收544.7億元增長14%,不良率上升撥備覆蓋率下滑
- 強化市場策劃及拓展銷售渠道 片仔癀一季度凈利同比預增20%至24%
- 入華16年卻靠退市傳聞上熱搜,謳歌為何干不過雷克薩斯?
- 建業地產銷售下滑等致2021年收益跌3.1% 毛利率跌3.7個百分點
- 二手車平臺交易糾紛頻發 或與其中間商的角色有關
- 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 睡眠催生千億級大市場 線上渠道成助眠產品銷售的主渠道
- 2月豬企產銷出現分化 業內:下半年生豬價格或迎來反彈
- 雙匯發展營收凈利雙降仍大手筆分紅 資金鏈狀況并不樂觀
- 膜法世家廣告文案被指“消費女性” 并非首次“翻車”
- 新疆中亞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第五期于2022年4月1日上線
- 致俠士|衡,和而不流 ——阿迪達斯“武極”系列2022城市文...
- 上海零售企業采取社區集單模式 打通蔬菜供應“最后100米”
- 宿遷規劃實施51個交通重大項目 深化“四好農村路路”建設
- 宜興農商行為小微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賬戶服務 做到即開即用
- 集泰股份2021全年營收16.76億 增長33.12%!
- 泗陽農商銀行關注春耕生產環節 配套信貸產品和服務
- 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1565例、本土無癥狀7090例
- 山東新增減稅降費約1700億元 退稅減稅歷史最高
- 明星也被這種病"纏身"!年輕人,出現這些癥狀千萬別忽視
- 濟南重點加強外來人員管控 嚴格限制高風險地區人員入濟返濟
- 濟南雙職工家庭可由一方請假在家看護子女
- 脫!發!能!治!看看你屬不屬于這90%,快來對號入座…
- 濟南回應部分超市出現階段性搶購現象:及時補貨 貨源充足
- 干眼癥3大誤區,快來避雷!
- 江蘇銀行創新綠色金融服務 已投放綠色信貸近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