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衛龍致歉宣布整改 打擦邊球的低俗營銷現象能否有效遏制?

3月30日凌晨,針對衛龍辣條包裝被指打低俗擦邊球一事,“衛龍美味”回應稱深表歉意,公司非常重視廣大網友和消費者的意見,決定停止有爭議文案包裝的生產,同時進行版面文案及設計的優化。

在產品包裝被指低俗、監管部門介入調查的情況下,衛龍公開致歉、宣布整改并不出乎意料。衛龍選擇在凌晨0時42分致歉,有點耍小聰明的意味,讓其誠意打了些許折扣。3月30日當天,“衛龍致歉”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首,短時間內總閱讀量超過3億人次,足見其關注度。

衛龍的包裝上印著的一些詞匯,算不算低俗?多數人認為,這是打色情擦邊球,衛龍被指低俗營銷并不冤;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不宜“摳字眼”,況且廣告語涉嫌低俗不一定等同于違法。事實上,衛龍在致歉中也沒承認自己“低俗”“色情”,而是強調存在“爭議”。

低俗營銷為何屢禁不止?除了“流量焦慮”作祟、懲治力度不夠等因素外,個中緣由或許就藏在“爭議”二字里。在“注意力稀缺”的網絡時代,擴大品牌知名度并非易事,砸下真金白銀也不一定有多大效果。于是,一些商家就動起了打擦邊球的心思,更有甚者,把“不怕有爭議,就怕沒人理”“廣告營銷要打好擦邊球”等奉為圭臬。

如果低俗營銷事件常以道歉了之,恐怕這股不良風氣很難得到遏制。客觀講,法律也難以做到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容”,但這些規定具有一定的模糊和籠統,加之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新增了“首違不罰”的規定,所以一些打擦邊球的商家逃過了監管部門的處罰。

遏制打擦邊球的低俗營銷現象,相關部門應及時“亮劍”,該警告的警告,該重罰的重罰。除依法嚴懲外,商業營銷的底線和邊界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比如監管部門定期公布具體案例、司法機關加強以案釋法、新聞媒體充分發揮輿論監督職能,及時向商家亮出相對明確的底線、“紅線”,使其不敢、不能、不想亂打擦邊球。

值得一提的是,衛龍的產品主要消費群體是中小學生,這種打色情擦邊球的低俗營銷危害深遠,對此全社會都要保持“零容忍”、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度。

關鍵詞: 衛龍致歉 打擦邊球 低俗營銷現象 流量焦慮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