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又一鋰電重鎮呼之欲出!云南省發布三年行動計劃 劍指千億產值

《科創板日報》(上海,編輯 宋子喬)訊,云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力爭到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實現產值200億元、500億元、1000億元,年產值平均增幅均超一倍。

云南省發展的新能源電池產業的優勢在于鋰礦、磷礦等資源儲備豐富,水電類綠色能源充足。

正因為如此,該規劃提出,以新能源電池材料為重點,到2024年,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產業規模明顯壯大,磷鐵系、高鎳系、錳系正極材料、濕法隔膜材料等國內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形成100萬噸正極材料、50萬噸負極材料、15億平方米電池隔膜、20萬噸電解液、9萬噸銅箔的產能規模。

正極材料是云南省未來的重點產品。規劃稱,發揮省內磷、錳化工優勢,將發展磷系、錳系正極材料作為推動精細化工產業鏈的重要舉措,重點發展磷酸鐵鋰、磷酸錳鋰、磷酸錳鐵鋰、三元(鎳鈷錳)等正極材料。

▍順應鋰電創新趨勢 錳基正極展現吸引力

2022年原材料價格高企,鋰電成本壓力大,材料變革是推動電池降本的重要路徑,而正極材料是主要的創新方向,超高鎳化與錳鐵鋰化為趨勢。

云南省的發展規劃正順應了鋰電創新趨勢,重點提到了磷酸錳鋰、磷酸錳鐵鋰這類錳系正極材料。作為新一代鋰電正極材料,錳基正極材料在具備鐵鋰低成本優勢的同時,兼有高能量密度和穩定性的優勢,有望成為傳統鐵鋰和中端三元的主要升級方向,此前馬斯克也展現了對錳基正極電池的興趣。

動力電池技術革命有望帶來更多錳需求。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三元電池的高純硫酸錳需求量約2.2萬噸;錳酸鋰材料的電解二氧化錳需求量約9.5萬噸。預計到2025年,三元電池的高純硫酸錳需求量將超過15萬噸;錳酸鋰材料的電解二氧化錳需求量將超過20萬噸。

與此同時,國內錳資源供應端的增速卻難以追上下游腳步。雖然我國錳礦資源總量較高,但品位偏低,開采難度大,因此錳礦對外依存度較高。中信證券報告指出,隨著新型錳基正極材料滲透率提升,2021-2035年間鋰電池用錳量將增超10倍,電池用錳原料易出現結構性短缺,2022年以來電池級硫酸錳盈利顯著拉闊。

基于此,該機構建議投資圍繞兩條主線:率先發力新型錳基正極材料研發生產的企業、業務向下游電池材料延伸的錳產品制造商。前者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天能股份等電池廠,及鵬欣資源、德方納米、當升科技、百川股份、中貝新材料、天津斯特蘭等正極公司。后者包括南方錳業、紅星發展、湘潭電化、三峽水利等上游企業。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