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我國廢舊紡織品數量巨大 循環利用體系亟待構建完善

我國是全球第一紡織大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了數以萬噸計的廢舊紡織品,并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快速增長。實際上,廢舊紡織品處理得當,可實現變廢為寶,成為循環利用的重要資源。面對數量日益龐大的廢舊紡織品,如何更好地解決其循環利用問題已迫在眉睫。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提高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為目標,著力打通回收、交易流通、精細分揀、綜合利用等關鍵環節堵點、痛點,強化全鏈條管理,完善標準體系,加強行業監管,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

現狀:廢舊紡織品數量巨大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纖維消費總量約3000萬噸,人均纖維消費量約22.4公斤,隨之也產生了大量廢舊紡織品。而數量龐大的廢舊紡織品大多被當成日常垃圾填埋或者焚燒,不但占用土地資源,而且還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據悉,目前80%的紡織品都是化學纖維產品,化學纖維被填埋后,在自然狀態下難以降解,對土壤、水質等危害很大;如果采取焚燒處理的方式,不僅消耗煤炭、電力等能源,還會產生具有致癌成分的污染氣體。

專家表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是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壓力、補充我國紡織工業原材料供應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對節約資源、減污降碳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來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可以起到節約資源(石油、土地等)和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據有關研究機構測算,每利用1000克廢舊紡織品,可降低3600克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6000升水,減少使用300克化肥和200克農藥。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全部得到循環利用,年可提供的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相當于節約原油2400萬噸,還可減少80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時,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解決紡織原料資源短缺問題也有積極意義。據測算,一噸廢舊紡織品可以生產出0.99噸無紡布或0.99噸分色棉紗,相當于節約了1.1噸紡織原料或0.8噸棉花,同時還省下了35%生產同等無紡布的能源,以及節約了20%生產同等棉紗的能源。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表示:“隨著全球時尚產業2030年前實現再生材料替代目標,未來再生纖維原料需求量會快速增長,我國迫切需要提高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及再生纖維產量,構建廢舊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實際上,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工作,有關部門通過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形式推動行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十三五”期間,我國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產業快速發展,34家再生滌綸生產企業通過工信部行業規范條件評審,已形成若干典型產業集群。再生纖維產能逐步提升,再生滌綸循環再利用關鍵工藝、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完成了滌綸循環再利用標準體系建設。

痛點:回收體系仍不夠健全

盡管我國非常重視資源節約和發展循環經濟,但是目前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率仍然很低。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廢舊紡織品產生量約2200萬噸,循環利用率約20%,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約150萬噸,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能力和水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行業還存在回收體系不夠健全、綜合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再生行業產業鏈、價值鏈還不夠完整,廢舊紡織品分揀還是以傳統人工鑒別為主,分揀、開松、回收利用的中高端成套裝備基本依賴進口,企業規模較小、管理能力不強、技術水較低、深度加工能力有限。

幾年,有關部門陸續發布實施了幾項有關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國家標準,如《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技術規范》(GB/T 39781-2021),但是尚未形成標準體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意見要求完善廢舊紡織品回收、消毒、分揀和綜合利用等系列標準,建立健全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標準體系。修訂《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再加工纖維質量行為規范》《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等標準規范文件。推動落實《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滌綸)行業規范條件》,提高以廢舊紡織品為原料的再生滌綸產量,開展規范公告工作,促進循環再利用滌綸行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是推動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高質量發展的技術保障。為加快科技創新,意見提出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依托骨干企業,加快突破一批廢舊紡織品纖維識別、高效分揀、混紡材料分離和再生利用重點技術及裝備。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專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快推動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為助力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企業發展壯大,意見要求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企業提供信貸產品和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加大對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予以資金支持。

目標:全方位構建循環利用體系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凱表示,針對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從回收、交易流通、精細分揀到綜合利用等環節存在的諸多問題,不能采取“腳疼醫腳,頭疼醫頭”的做法,而是要從生產端、回收端、綜合利用端等方面考慮,統籌各個環節一齊發力,才能達到加快構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的目的。

在生產端,意見提出支持大中型城市率先建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探索高效循環利用模式。培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骨干企業,支持重點支撐項目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針對推進紡織工業綠色低碳生產,意見提出推行紡織品綠色設計、鼓勵使用綠色纖維、強化紡織品生產者社會責任三項工作。意見強調,要鼓勵紡織企業開展綠色設計,提高紡織品易拆解、易分類、易回收;要鼓勵紡織企業優先使用綠色纖維原料,加強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要鼓勵紡織企業落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提高纖維材料資源化利用水

在回收端,意見針對完善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提出完善回收網絡、拓寬回收渠道、強化回收管理三項工作。意見明確,要合理設置廢舊紡織品專用回收箱或相關設施,打通回收箱進社區、進機關、進商場、進校園的壁壘,提高回收箱體覆蓋率,合理布局建設分揀中心和資源化利用分類處理中心,及時精細化分揀和分類處理廢舊紡織品;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回收、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廢舊紡織品,探索新型回收模式。鼓勵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建設廢舊紡織品回收及資源化利用信息化臺,整合廢舊紡織品來源和數量、利用去向和方式等信息;要規范回收主體及回收行為,指導行業協會加強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數據統計分析。

在綜合利用端,意見部署了規范開展再利用、促進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和實施制式服裝重點突破三項工作。意見首次明確了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的工作要求,要規范開展再利用,有序推動舊衣物交易。制修訂和完善舊衣物清洗、消毒、衛生防疫、市場交易的標準及規范。引導舊衣物出口規范化,確保舊衣物符合進口國(地區)有關要求;強調要擴大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規模,推動廢舊紡織品再生產品在紡織、建材、汽車、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產品高值化發展,鼓勵利用企業加強與回收企業銜接,培育具有產業鏈領導力的龍頭企業;提出將廢舊軍服、警服、校服等制式服裝作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突破口,在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組織有能力的企業開展廢舊制式服裝循環利用試點,優化集中循環利用技術路徑和市場化機制。

答疑解惑〉〉〉

1 意見提出哪些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循環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25%,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200萬噸。到203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生產者和消費者循環利用意識明顯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徑不斷擴展,產業發展水顯著提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30%,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300萬噸。

2 意見提出哪些工作原則?

一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二是系統推進、重點突破。建立健全循環利用體系,全鏈條發力,以廢舊制式服裝為突破重點,推動行業發展壯大。

三是創新引領、規模利用。推進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加快綠色回收模式和利用方式創新。

四是提質增效、規范發展。推進小散項目整合,提高技術裝備水,規范經營活動,積極培育骨干企業。

3 如何保障意見順利實施?

意見提出三項工作要求,強化組織實施。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要求地方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建立協調機制,強化政策聯動,統籌推動本地區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

二是強化典型引領。支持大中型城市率先建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探索高效利用模式,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培育骨干企業,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三是做好宣傳引導。鼓勵公共機構使用廢舊紡織品再生制品。開展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宣傳主題活動、企業使用再生纖維聯合倡議活動、創新設計大賽推廣活動等,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廢舊紡織品數量 循環利用問題 循環利用體系 關鍵環節堵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