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大小巨頭加速入場動力電池回收業 規范發展尤為緊迫

5月6日,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巨頭之一格林美,舉辦了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根據其年報,2021年格林美實現營業收入193.01億元,同比增長54.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3億元,同比增長123.82%。格林美營收高增長的背后,體現了市場對“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良好預期。

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據公安部最新統計,截至2022年3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91.5萬輛。而中汽協預測,到2025年銷量有望達975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挺進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也將迎來第一波“退役潮”。一般來說,我國早期裝機動力電池使用壽命一般為4~6年,首批及2015年前后投入市場的電池兩年陸續達到“退役”階段。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汽車退役的電池大約有25GWh,約20萬噸,而到了2025年,退役的電池量預計可以達到116GWh,約78萬噸。

據了解,拆解再生是我國廢舊動力電池再利用的主要處理方式之一。動力電池從2020年起逐步進入規模化報廢期,回收行業隨之起步。同時,鈷、鋰、鎳等原材料金屬價格兩年大幅上漲,使得電池回收行業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國家能源署做出預測,未來10年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規模將會達到1648億元。

廣闊的市場空間、千億元蛋糕的誘惑下,格林美、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大小巨頭加速入場,特斯拉、吉利等越來越多“資金雄厚”的玩家也趕赴而來。長江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新增注冊企業數量達1.07萬家,原本冷清的動力電池回收賽道一下子變得擁擠不堪。

2018年以來,工信部累計公布了三批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也就是行業俗稱的“白名單”企業,合計僅47家。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在200萬元以下的占46.5%。也就是說,新涌入的企業絕大多數是小作坊式企業。

萬家企業“搶破爛”導致競爭白熱化,廢舊動力電池搶購成風,甚至出現價格倒掛現象。同時,很多小作坊缺乏環保意識和污染處理能力,無序競爭和環保隱患等問題凸顯。業內人士呼吁,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亟須告別野蠻生長,促進其規范發展尤為緊迫。

當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回收標準和回收技術還比較落后。截至目前,國內僅發布10余項國家標準、14項行業標準,需要積極推進面向各環節細分領域的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拿出統一的電池能及價值的衡量標準。同時,建立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資質認定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增加回收拆解方面的技術規范與要求。

此外,加強動力電池回收監管流程,解決具備資質的正規渠道沒有貨源,而手握大量貨源的非正規渠道卻不具備資質這一突出問題。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前景可觀,但并不是一塊容易“啃”的蛋糕,無序競爭難題亟待破解,產業鏈距離完善相差甚遠。環保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回報周期長、技術等一道道難題,考驗著每一個進入賽道的企業。

關鍵詞: 大小巨頭 動力電池回收業 規范發展 告別野蠻生長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