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潛力巨大 仍存在產業結構不平衡等短板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即將在北京舉辦,其中,有不少參展的數字貿易領域企業期待“大展拳腳”。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興起,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以及新的信息采集、儲存和商業模式等逐漸在改變著傳統的貿易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中心副教授王鵬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數字貿易是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數字貿易能為數字經濟提供大量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相關的數字化服務貿易可以給數字領域的企業提供大量訂單和廣闊市場。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對各傳統行業滲透和融合也不斷加快,全球數字貿易呈現飛躍式發展。業內人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數字貿易發展的新契機和新服務消費模式。加快數字貿易發展,將成為我國適應全球產業鏈新興經濟與傳統經濟市場格局大變化的必然選擇。

在傳統貿易動力逐步減弱的情況下,發展數字貿易對推動我國貿易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貿易進口規模達到6658.2億元人民幣,出口規模達到7893.5億元人民幣。商務部預計,2025年,我國可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逾4000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超過50%。

“中國作為全球數字貿易最具活力的舞臺,數字經濟規模潛力巨大。”王鵬表示,第一,我國信息基礎設施較為發達。第二,我國擁有大量的平臺經濟企業。第三,我國數字貿易可提供的服務多種多樣,且品質相對較高。

雖然數字貿易發展初具規模,但應認清我國在數字貿易發展中仍存在產業結構不平衡、國際競爭力不強等短板和不足。

王鵬表示,第一,我國有關數字貿易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體系。第二,在某些數字貿易領域,跟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還存在一些差距,既包括人員成本,也包括核心算法以及基礎硬件的自主可控性等。第三,要助力推動完善數字貿易國際規則。數字貿易的不斷發展將改變現有的國際貿易規則,有效的多邊國際貿易規則對全球及我國數字貿易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孫兆)

關鍵詞: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數字經濟規模 產業結構不平衡 國際競爭力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