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訊:3.9%,三季度GDP環比修復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月度間雖有波動,但總體延續恢復發展態勢。10月2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9%,增幅擴大3.5個百分點,呈恢復性增長態勢。
(資料圖片)
業內專家指出,今年疫情多點散發,疊加國內國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拖慢了經濟增長,但從三季度數據看,我國已經逐步擺脫了不利因素的影響,體現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
三季度GDP超預期回升
“我國前三季度GDP增速達到3%,是一個恢復性的增長,也處在合理的區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分析稱。
前三季度的GDP,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4779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50189億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465300億元,增長2.3%。
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值得關注的是,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9%,增幅擴大3.5個百分點。
具體到9月,從生產端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加速,服務業受疫情影響放緩;從需求端看,出口和消費繼續放緩,基建投資單月增速回落,但制造業投資加快、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收窄提供了支撐。
“這主要依賴于各項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表示,近兩個月以來,中央針對經濟波動,果斷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及時出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并對地方開展督導和服務,基本上扭轉了經濟下滑態勢。
“三季度GDP增速大幅上漲,一方面,是二季度基數太低;另一方面,二季度受疫情、國際因素等影響,我國各地相關項目、社會需求都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在三季度都有所恢復。”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補充說。
主要經濟指標不斷恢復
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產業鏈、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這些基礎條件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三季度經濟明顯回升。從全球范圍看,中國經濟表現也依然突出,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與全球通脹高企形成鮮明對比,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從多個經濟指標綜合來看,我國經濟的表現依然是突出的。”在10月17日召開的黨的二十大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表示,“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持續發力、接續政策果斷推出,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都在不斷恢復,整體保持了恢復發展態勢。”
“我國前三季度GDP增速達到3%,整體來講,是比較符合預期的。”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秘書長姚歆則表示,由于今年疫情多點散發,尤其二季度部分重點城市受到疫情影響,疊加國內國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拖慢了經濟增長。但從三季度數據看,已經逐步擺脫了不利因素的影響,體現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
消費、出口仍存不確定因素
“從前三季度的經濟形勢來看,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預計四季度GDP數據會更好一些。”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認為,但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
王鵬則進一步指出,首先,三季度,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對GDP的貢獻在持續減弱,出口和投資在增強,如果后續投資的力度不能跟上,對GDP的驅動力也會減弱。其次,從國際產業鏈、供應鏈角度來看,國際沖突、周期性因素有可能導致外需減少。最后,從國內角度看,企業數控政策有沒有落實、有沒有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國各地有沒有更加精準的進行疫情防控、穩住經濟大盤,這些都存在不確定性。
在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層面,姚歆提出,由于全球經濟即將進入緊縮周期,要積極應對出口可能出現的收縮情況,“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發展前景尚不明朗,國內生產和消費端仍信心不足”。
“三駕馬車”均有發力空間
四季度我國經濟該如何發力?對此,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建議,在消費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穩定消費大頭很有必要;在裝備制造業投資已屢超10%的背景下,前三季度同比增長8.6%的基礎設施投資,還有發力空間;要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從而保障就業,提振信心。
在宏觀政策層面,姚歆則建議,可從修復重點行業受損信心出發,出臺經濟刺激措施,擴大消費,以消費帶動生產,拉動內循環;從國際角度,雖多國出現歷史性高通脹,美聯儲接連進行大幅加息,但目前全球需求仍處于高位,抓住全球供應鏈恢復時機,改善出口結構,占據更有利的產業地位,對帶動經濟增長也有重要作用。此外,持續加大儲能、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領域的投資也可進一步帶動經濟增長。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施力下,雖然我國經濟運行存在困難和挑戰,但更加充滿機遇。
“當前,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有力有效地支撐了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設備更新改造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最近我們做了很多監測,我國能源裝備、石化裝備、礦山機械、工程機械、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重點設備訂單都在大幅增長,這是非常喜人的。這些都為相關上下游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趙辰昕表示,我國經濟正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
北京商報記者方彬楠陸珊珊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公司紛紛探索轉型之路 聚焦細分業務、推出新產品
江蘇引導家庭農場主“升級”養老保險 種糧積極性提高
險企開啟綠色賠付通道 政策性農業保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排行
最近更新
- 速訊:3.9%,三季度GDP環比修復
- 疼疼疼 到底是哪種疼?教你五步把疼痛說清楚
- 世界快消息!戒掉壞習慣 給骨頭“加把勁”
- 【全球獨家】海天、李寧啟示錄:危機公關與“公關”危機
- 國家藥監局:老年人群用藥不良反應占比持續上升
- 今日要聞!市值蒸發千億,片仔癀公司還好嗎
- 天天微頭條丨Apple AppStore更新審核指南以禁止繞過Apple應用內購買NFT
- 爆款尚未變現,華策影視業績雙降
- 天天觀熱點:雙重主要上市生效,百勝中國坐實本土化
- 玉溪加強畢業生創業扶持 落實最高3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 江蘇發布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規定 包含退貨程序和要求等
- 公募基金數量繼續擴容 前三季度債基成為新發基金的主力軍
- 港股出現調整 互聯網行業估值大概率處于歷史底部
- 四川發布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增強交通運輸流通承載能力
- 湖南省水產業加快做大做強 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水產優勢產業集群
- 安徽積極對接滬蘇浙創新資源 加快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 多省份開展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帶量采購工作 報價“七折起”
- 寧夏開展市場主體專利申請精準管理工作 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
- 甘肅持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 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 三季度遼寧發布31項省地方標準 涉及現代農業、城市更新等
- 山西全面開展汽車促銷活動 進一步激發汽車消費潛力
- 武漢下周能復課嗎?
- 為什么愚昧無知比病毒本身危害更大,也更可怕?
- 如果疫情突然消失了,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 新資訊:2022茂名還可以做年例嗎?
- 環球快報:美國疫情那么嚴重,為什么還沒有破產或動亂?
- 空氣儲能:媲美抽水蓄能,商用大年將至?
- 石榴諧音祝福語?
- 熱門看點:紅紅的石榴組詞?
- 當前看點!懷孕六個月可以吃石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