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洞察 > 正文

車險惡性競爭再起 監管五大舉措為費用之爭上“緊箍咒”|世界今日報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張益銘

“現在投保,不僅可以返1020的現金,還能返1000的XX積分……”

“今日辦理,贈送8大權益,全車鍍膜、空調殺菌除臭等……”


(相關資料圖)

上年度車險還有兩個月才到期的王先生,于近期就開始頻繁接到車險險企業務員的電話和微信,都給出了比合同報價更多的優惠。“我去年還出險了,但是今年的優惠感覺力度依然很大。”王先生對于業務員的熱情有點“受寵若驚”。

王先生的感覺沒有錯。自2020年9月,車險綜改后,車險市場呈現保費價格、手續費率“雙降”局面。然而,今年以來車險市場“手續費惡性競爭”的現象再次有所抬頭。近期,隨著行業內外部情況發展變化,部分地區和機構高手續費競爭等問題又有所抬頭,個別地方比較嚴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為規范車險市場秩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險部下發《關于規范車險市場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五大方面著手規范車險市場秩序。

五方面規范市場秩序

《通知》明確指出,為防止惡性競爭,《通知》要求險企守牢合規底線,嚴禁盲目拼規模、搶份額,向分支機構下達不切實際的保費增長任務,同時也要求險企不得偏離精算定價基礎,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車險產品等。

《通知》對費用也進行規范,要求險企嚴格費用預算、審批、核算、審計等內控管理,據實列支各項經營管理費用,強化手續費核算管控。虛列費用已成行業痼疾,也是監管針對財險公司罰單的主事由。

此外,《通知》還要求各財險公司要高度重視摩托車、營運車等高風險車輛保險承保服務工作。各地方監管部門要持續保持車險監管高壓態勢,對帶頭投費用、搶市場的機構,要迅速采取有力監管措施,打早打小,防止個別機構行為影響整個轄區車險市場穩定。

記者注意到,今年3~5月,監管部門針對多家財產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套取車險手續費,為投保人墊付差額保費、向投保人返還;未采取有效措施管控車險業務費用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出了24張處罰決定書。

如某大型財產保險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管控車險業務費用,旗下多家分支機構通過業務及管理費、手續費及傭金、間接理賠費用等科目共列支20.11億元,用于支付車險手續費等市場費用。對其車險財務數據不真實事項,監管部門開出50萬元罰單,并對相關責任人警告和罰款。

一季度車均保費2015元

車險一直都是財險領域的第一大業務,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車險保費收入為7773億元,占財險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的56.84%。正因為市場規模大,車險也成為了財險機構重點布局業務之一。

不過,隨著商車費改的推動下,財險機構對于車險的熱情正在下降,車險在整個財險市場中的占比也在逐步下降。截至4月末,行業車險保費收入2765億元,同比增長6.2%,遠低于財險行業整體10.3%的增速,車險的市場份額也僅為46.9%。

具體到各個機構,從一季度償付能力數據報告可以看出,大部分險企的車均保費都集中在1000~3000元的價格區間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統計59家險企的車均保費,從算術平均值來看,今年一季度59家機構整體的車均保費約為2015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經披露一季度償付能力數據的財險機構中,有多家機構的車險保費收入一欄無數據或直接標注“不適用”。這并非今年才出現的情況,早在2015年前后,就有財險機構陸續宣布退出車險業務,比如史帶財險、美亞財險等。

不過,監管整改車險業務的思路卻一直沒變。今年1月份,監管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定價自主權,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擴大為[0.5~1.5]。

原銀保監會表示,將健全以市場為導向、以風險為基礎的車險條款費率形成機制,優化車險產品供給,擴大車險保障覆蓋面,實現車險服務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進車險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