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洞察 > 正文

留住鄉村的根與魂


(相關資料圖)

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保護和傳承好地域文化、鄉土文化,留住鄉村的根與魂,避免千村一面現象。

如今,在村容建設、鄉村發展等諸多方面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千村一面現象。如有的村鎮在缺乏前期調研和系統規劃情況下“跟風”建設,導致村容呈現設計同質化、片面“景觀化”傾向;有的村鎮在鄉村發展模式確定前,缺乏實地考察和科學測算,盲目上“農家樂+采摘+土特產”等“常見產品”;還有的村鎮在鄉村文明治理上從眾心態較重,忽視本土文化風俗的揚棄與傳承,將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內涵沖淡,移植來的“文化新苗”也沒栽活長好。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各具特色的資源稟賦與風土人情是千金難買的寶貴財富。鄉村發展要根據鄉村特點、立足自身特色,實現產業、文化和生態的全面振興。

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方面,鄉村要認清自身優勢,科學把握差異性,注重本地自然稟賦的挖掘與保護。比如,入選第11批全國“一村一品”(中藥材)示范村鎮的云南省雙柏縣愛尼山鄉,即是深入挖掘當地資源稟賦建設而成,昔日的“深山旮旯”成功變身特色鮮明的花果山和藥材山。

在保護地方文化資源基礎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更能烘托出地方專屬的獨特韻味。不少鄉村有著特色鮮明的文化傳承,充分挖掘地域積淀的多元文化資源并加以保護利用,才能構筑地區特色這一核心競爭力,增強旅游等產業的吸引力,進而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生態振興不僅要“綠”,更要注重保住鄉村個性,保留村莊的風貌、肌理。例如,山西的湘峪古堡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經過大規模系統修繕加固,讓當地中空的古城墻、“雙插花院”等古建筑重煥新生,保護寶貴遺產的同時做足了鄉村特色,成功躋身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宜居宜業,方能和美。鄉村振興,實現路徑千條萬條,既可以是“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旅游畫卷,也可以是廣袤無垠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更可以有鄉土氣息濃郁的文創藝術。期待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各村各鎮姹紫嫣紅、百花齊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滿足。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