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洞察 > 正文

調撥萬份食材馳援 鍋圈食匯助力京津冀社區抗汛保供

數日前,北京突遇暴雨。鍋圈食匯聯系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緊急調撥萬份食材馳援京津冀受災地區。同時,鍋圈食匯北京分公司向抗汛搶險救災一線的武警官兵捐贈蘇打水、鍋圈食匯火鍋面霸等慰問物資,助力抗汛救災工作。

捐物之余,在多位“鍋圈人”齊心合力下,依托全國社區門店形成的社區餐飲服務網絡也成為此次抗汛救災的“前沿陣地”。


(資料圖)

鍋圈食匯店主陳崢:

“一腳油門”從北京踩到河北送貨

7月31日,暴雨突至,北京房山、門頭溝部分地區的外賣平臺陸續爆單,沒有騎手送貨。這讓鍋圈食匯房山區迎風六里店的陳崢倍感焦灼。眼看召喚騎手無望,在線訂單卻越積越多,陳崢索性拎起打包袋,自己去送貨。

“當時看了看規劃路線,幾個訂單中,最遠的也就7公里,一共十幾公里的路,想著不就一腳油門的事兒。”后來陳崢回憶說。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一腳油門”,讓他居然繞到了河北。

剛出發,陳崢就發覺手機沒有信號了。憑著記憶和交警指引,陳崢在一次次繞道折返中完成了最后一單的配送。變故發生在返程時,大石河一號橋、二號橋的斷裂和封堵讓他始料未及。“這座橋我來回過無數次,說實話,當時內心很慌亂,生怕我在橋上時突然斷裂,又擔心車拋錨,只能邊開著車邊提醒自己冷靜。”

根據交警指示走往河北的G5高速收費口,轉悠70多公里后,疲憊不堪的陳崢終于安全到家。

“說不后怕,那是不可能的。”在暴雨逐漸停歇、陸續有傷亡消息傳出后,被問及是否害怕,陳崢如是回答。但他笑稱,因為自己去送貨,一些社區居民“不至于餓著肚子”,自己“跑得值”。

“在鍋圈,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在需要時沖在一線,這樣的行為很普遍。”陳崢說。

在另一個重災區門頭溝,鍋圈食匯城意MOHO店加盟商郭銀松從暴雨初起就守在店里,延長營業時間,并自己開車去送貨。

在石景山,鍋圈食匯金鼎陽光店的王華為了送不同地段的貨,在自己的車和借來的電單車之間不停切換。這位前體重管理教練,笑稱自己已經提前完成半個月的鍛煉指標。

同樣位于北京房山區十渡小鎮的鍋圈加盟商張林,面臨斷電和雨水倒灌入店面的情況時,決定把食材捐贈給附近的村民。張林聯系十渡鎮西河村的村長,召集廣大村民,將店里百余箱肉類、丸類等鍋圈食材分發給大家。除了捐贈食材,由于暴雨導致供水困難,張林還搬出大桶桶裝水免費供應給村里人喝。

服務社區,鍋圈食匯門店成為社區餐飲生活新基礎設施

8月4日,河北洪澇災害出現在公眾視線中。鍋圈緊急盤點內部庫存,調動倉儲、物流等環節,保證受災較嚴重的地區門店有充足物資供應;鍋圈總部主動聯系基金會,迅速確定捐贈方案并付諸實施。此外,鍋圈食匯北京分公司更是為抗洪救災的武警官兵捐贈生活物資,慰問一線官兵。

事實上,面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鍋圈食匯常以實際行動展現企業責任。2021年河南發生暴雨后,鄭州等城市的鍋圈門店迅速成立補給站,向附近居民、環衛工人等免費提供食品和飲用水。

“以一個小店服務周邊3000戶社區家庭推算,我們在全國已經覆蓋近一億的人群。”一位不愿具名的鍋圈內部人士說。他表示,依托遍布全國的社區門店,鍋圈形成了如毛細血管般的餐飲服務網絡,在長期服務社區居民的日常餐飲生活中,融入社區,成為社區餐飲生活新基礎設施。

圍繞這一社區新基礎設施的定位,鍋圈也在探索著回饋、服務社區,與社區居民交朋友的有效方式。去年年底,鍋圈曾在河南、北京多地推出“守護‘守護人’”項目,向包括環衛工人、快遞小哥、醫護人員等基層工作人員獻愛心。

“我們希望能成為社區的好鄰居,好幫手。”一位鍋圈負責人說,“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社區居民看到我們的店面,就能有一種溫暖、踏實的感覺;出門在外遇到困難,也能第一時間想到來門店尋求幫助。”

(文章來源:大河財立方)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