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洞察 > 正文

海外學者浙江行:綠色低碳“中國方案”成為關注點

寧波象山灘涂光伏板組成的“綠電森林”、紹興江濱天然氣發電機組矗立的“火電雙塔”、杭州數字與智能相結合的“智慧城市”……近日,近20名海外多國學者走進浙江寧波、紹興與杭州,而在參訪過程中,節能減排、綠色低碳“中國方案”成為他們的共同關注點。

寧波象山上千畝光伏發電田。王磊 供圖

寧波象山,這里的海鮮遠近聞名,其中以灘涂海鮮最有特色。來自岡比亞的社會發展學者Maimuna Ceesay看到,在上千畝的“光伏田”之下,還有一片灘涂牧場,時不時看到蟶子、貝殼臥沙而動,還有漁業人員騎著“木泥馬”在灘涂上暢行無阻。

“我覺得我們真的應該向中國學習,如果這樣的方案可以落地在我的國家,那么我們可以在發展漁業的同時,用上綠色低碳的清潔電能。”Maimuna Ceesay表示,這種將漁業與光伏結合起來的模式,讓她深受啟發。

“一路上看到的鳥群向我證明了,這是個了不起的項目,我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這種項目。”俄羅斯Arbitr公司總裁Mikhail Koldaev把目光放在了天空,他認為,這里的光伏建設不僅沒有破壞灘涂生態,而且通過節能減排改善大氣環境,還為物種多樣性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

除了清潔新能源領域,在尚難完全替代的傳統能源工業方面,“中國方案”是否經得起推敲?此行海外學者在紹興市江濱區的天然氣發電廠找到了答案。

海外學者在紹興江濱參觀天然氣發電廠燃氣輪機模型構造。張益聰 攝

“天然氣發電的消耗如何?天然氣來源是哪里?有沒有相關數據?”海外學者們圍繞該發電廠工程師“打破砂鍋問到底”。

“一般來說,我們每天消耗的天然氣在120萬立方米左右,遇到最近的高溫天氣,峰值會上升到330萬左右。”該發電廠工程師表示,天然氣主要來源于三方面,中國四川的“西氣東輸”、跨國管道輸送、遠洋國際海運,共同組成浙江天然氣的集中環線供給。

一直以來,在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稟賦之下,天然氣發電一直存在感不高,如今坐擁大量煤炭資源,卻轉向天然氣發電領域的建設發展,實為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中國態度”。

“以天然氣能源發電方案替代高污染的燃煤電廠,這是一項非常有魄力的戰略規劃。”馬來西亞人權委員會秘書長Altaf Deviyati表示,一路上走來,他發現在電廠內綠植花卉眾多,這種“花園式工廠”某種意義上也是另一種“綠色”。

對于這點,烏茲別克斯坦中亞項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Sherzod也深感認同,“10多年前我來過中國,到過浙江,近年來,這里環境的根本性改變讓我震驚,尤其是如今中國在碳減排領域達到的成就和高度。”他說。

“我了解到,中國的天然氣火電nox排放標準是低于50毫克/立方米,這已經是高標準了,但這間發電廠維持的數值在30左右,很不容易。”Sherzod進一步表示,自中國加入《巴黎協定》以后,節能減排、綠色低碳不僅在政策方面有顯著體現,還實際做到了能源發展與安全的相互平衡。

大國星火點亮萬家燈火,綠色低碳也在國家戰略推動下進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在杭州市錢塘區,眾多物聯網小家電、智能家居等產品吸引了海外學者。

海外學者在杭州濱江參觀數智制造。張益聰 攝

“我最喜歡空氣炸鍋,讓我想起了英國美食炸魚薯條,讓技術走進生活,這非常好。”英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者Alfred Peter Taylor表示,他一直通過媒體渠道關注著浙江和杭州,這次親自走進這座綠色智慧城市,依舊驚嘆于它的魅力。

在杭州市濱江區,坦桑尼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家Joshua Charles Luhwago找到了關于杭州城市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我自己側重的專業方向就是智慧城市建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里的智慧路燈,不僅能夠節省城市能源消耗,還能節約人力成本。”他說。

此外,海外學者一行還關注了城市調峰能耗方案、新能源汽車電動化布局等方面,并期待在更深層次技術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中國方案”因地制宜的海外落地。(完)

關鍵詞: 海外學者 浙江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