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洞察 > 正文

宗教學者九華山研討“禪宗清規的傳統與現代”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圣輝法師致辭指出,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典型代表。禪宗清規是依據戒律精神和原則,建立的適應中國自然條件、社會環境、文化傳統的佛教制度,為推動佛教中國化、促進中國佛教健康傳承,發揮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規范引領作用。希望佛教界進一步發掘禪宗清規的精神特質、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提高佛教界自我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推進佛教中國化走深走實。

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慶法師致辭時也提到,禪宗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在發展過程中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影響廣泛深遠。禪宗強調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是“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體現,也是佛教中國化的時代要求。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文化底蘊深厚。”安徽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韓雷致辭表示,本省佛教界要深入開展佛教文化研究,使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互浸潤、相得益彰;打造區域性文化交流平臺,推進佛教文化交流。

以“從禪宗清規體會佛教中國化的源與流”為題,安徽省佛教協會執行會長智文法師在發言中表示,從源上來說,禪宗清規是結合中國社會狀況對佛教傳統戒律的革新,其合理性既來源于佛法本身,也植根于中國的傳統思想與文化。從流上來看,禪宗清規為佛教戒律與制度的中國化開了個好頭,體現了堅守與創新相統一的精神。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民族宗教教研室講師高夢琪發言指出,禪宗清規的新時代中國化意味著進一步推動僧團生活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與中國式現代化同頻共振,這也是系統推進佛教中國化走深走實的關鍵一步。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純一法師表示,清規是適應中國社會土壤和文化土壤的制度創新。佛教的制度建設要始終堅持中國化方向、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提升規范化程度,促進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更好發揮佛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佛教協會指導、安徽省佛教協會支持,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國民族和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九華山佛教協會聯合主辦。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正慈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普正法師、秋爽法師,中國佛學院副院長清遠法師,安徽省佛教協會年度執行會長寬容法師等佛教界代表人士與會。(完)

關鍵詞: 宗教學者 九華山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