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公司 > 正文

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為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日前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還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回望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貨幣政策體現出前瞻性、精準性和時效性,按照總量政策適度、融資成本下降、支持實體經濟的導向,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經濟企穩回升,使我國成為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當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內生動力增強,但還面臨疫情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沖擊,加上杠桿率上升過快積累的潛在金融風險,央行要求“加強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具體到政策基調上,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基本上同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保持一致。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政策表述由2020年下半年的“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調整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落腳點在于“合理適度”。如何衡量合理適度,央行提出了三個標尺,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這預示著狹義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但廣義流動性將會適度收緊以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以此來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意即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大概率會選用“寬貨幣+緊信用”的組合。

當然,信用收緊的幅度會略小于之前市場的預期,因為央行還強調要保持貨幣政策的“三性”:連續性意味著部分疫情期間的政策將會延續,避免出現“政策懸崖”;穩定性意味著貨幣政策將會“穩字當頭,不急轉彎”;可持續性意味著政策會兼顧防風險、穩杠桿等方面的考量。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既需要為“十四五”開好局,又需要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打好基礎。因此,央行根據中央要求,提出“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以更系統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在體系建設方面,央行將會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和韌性,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在結構優化方面,央行一方面將進一步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和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將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

在改革開放方面,央行將繼續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多種堵點,繼續釋放改革促進貸款利率降低的潛力,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關鍵詞: 央行 貨幣政策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