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公司 > 正文

數字化和自動化 粵企走出獨立自主之路

你心目中的制造業工廠和加工車間是怎樣的?機器轟鳴?粉塵飛揚?人頭涌動?事實早已并非如此,至少在廣東不少轉型智能制造業的企業已經擺脫了這樣的形象。去年3月1日,在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給廣東省政府發出的感謝信中,其中被點贊的企業相當一部分就是先進裝備制造業的。

廣東企業在智能制造轉型方面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正在改造大灣區傳統制造業,讓本已“滿天星”的廣東智造更亮。

“廣東智造”已“滿天星”但還可以更“亮”

珠三角是全國制造業最發達的地方之一,其中廣州更是先進制造業的集中地。早在2014年,《廣州市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就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超千億元的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據統計,廣州的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從2016年的490億元,發展到2019年超過1300億元,廣州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快速前進。

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陳宇認為,廣州的智能制造業有獨特優勢,特別在工業機器人整機的研發和制造,數控技術、信息化的工業傳感器等產業,處于全國領先。在數控技術領域,在廣州規模較大的企業就超過60家。廣州乃至珠三角的智能制造業可以用“滿天星”形容,“這與廣東本地的產業氛圍和企業勇于嘗試都是分不開的。”陳宇說,“大中型骨干企業建設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中小微企業使用智能單機設備等進行智能生產線改造,不管是廣度還是深度都達到了較高水平。”

“廣東智造”無疑已是“滿天星”,但還可以更“亮”。

2020年10月,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商務廳和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了《廣 東 省 培 育 智 能 機 器 人 戰 略 性 新 興 產 業 集 群 行 動 計 劃 (2021-2025)》。根據這份計劃的要求,到 2025 年,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達到800億元,其中,服務機器人行業營業收入達到 200億元,無人機(船)行業營業收入達到 500億元,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超過 10 萬臺,年均增長約15%。按照廣東省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處的測算,為實現以上發展目標,2020~2025 年,智能機器人產業、服務機器人行業、無人機(船)行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需達到16.2%、25.3%和14.2%。顯然,這還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藍海”。

數字化和自動化

粵企走出獨立自主之路

在日前廣州舉行的世界5G大會上,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梁寶俊講述了廣州包裝裝備龍頭企業“達意隆”的5G數字化轉型。通過5G裝備聯網,讓設備聯機率提升80%,解決了全球客戶售后難,5G+預測性維護可以有效降低設備故障率、減少維修費用;5G+AI視覺檢測,讓錯貼漏貼識別率達到99.99%以上;5G+VR智能巡檢,則解決了遠程交付巡檢問題。

汽車是高度自動化的行業,技術含量很高,焊接機器人、裝配、噴涂等工序所組成的自動化生產線至關重要,廣州明珞為不少汽車生產企業提供柔性總拼系統、整線自動化涂裝生產線,以及相應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據業內人士稱,汽車的整線自動化生產線,以前都是國外企業的天下,而廣州企業在國內率先突破技術難點,在國際相關領域也終于拼下了一席之地。

同在汽車領域,廣州瑞松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系統集成綜合服務商,廣州松興則在焊接、裝配、噴涂等汽車制造各環節具有突出技術優勢。這些企業對廣州汽車行業近萬億元的工業產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據去年9月的統計,美的家用空調的南沙工廠投入133臺機器人,整體節約274人力。未來3年內預計會再投入293臺機器人,可節約596人力。智能制造已不僅是“機器換人”那么簡單,更是讓產品的每個制造過程都以數字形式記錄下來。在智能制造平臺的協同下,通過拉通訂單、計劃、采購、制造、品質、物流各個環節信息流與實物流,訂單交付周期取得改善:生產周期由原來20天縮短至平均10.6天。內銷訂單全流程交付周期由原36天縮短至目前平均20天,外銷訂單全流程交付周期由原59天縮短至目前平均約42天。

“鋼鐵硬漢式”的大型工廠可以更“柔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用“賦能千行百業的轉型升級”來形容智能制造。例如,“5G+礦山”可以實現“透明礦井”,加強安全監測,甚至通過5G的高速度和低時延實現無人開采,保障人員安全。

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小龍介紹,寶鋼湛江鋼鐵目前的5GC工業專網已經覆蓋了工業基地12.5平方公里的面積。5G能力平臺已經可以做到時延僅10毫秒,大大提升生產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質量監督環節,巡檢故障排除率上升了65%,在線監測故障預警率提高90%,作業效率提高20%。

“新智造”還不僅是簡單的“工廠+互聯網”,而是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站在更高緯度設計出整套智能制造流程。較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凱迪拉克專屬工廠的焊接車間,車間內有鋼、鋁兩條全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386臺,車身連接是100%自動化。從這個焊接車間可以看到:堪稱“鋼鐵硬漢式”的大型工廠也可以變得更“柔軟”、更智慧。

先進智造業背后的科研力量

先進的智造業背后,是科研力量的“低調”貢獻。

先烈中路100號大院,在越秀區的鬧市中并不起眼,卻聚集了眾多實力雄厚的科研機構。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就在這個大院的一棟樓里,但其在業內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這棟樓。

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面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領域前沿及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為政府、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以及人才培訓、相關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和評價工作。研究所圍繞廣東“一核一帶一區”的區域發展戰略,在各地市建設區域服務平臺,結合當地產業特點,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撐。

潮州有“中國瓷都”之稱,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潮州有上萬家陶瓷衛浴企業,從業人員30多萬人,年產值達500億元。但是這個產業也正在面臨勞動力成本高、高污染、招工難的困境。究其原因,衛生陶瓷生產過程中的成型、修坯、施釉等工序存在勞動強度高、生產環境粉塵大、高溫高濕的問題,但以往這些生產技術必須依賴人工操作,生產車間“粉塵飛揚”,嚴重影響工人身體健康,整個行業面臨老師傅不能做、年輕人不愿做的困難局面。

針對這一狀況和產業的需求,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聯合潮州衛浴龍頭企業從2015年開展技術攻關,以機器人噴釉為切入點,從單機開始進行自動化改造,把師傅的工藝技巧和經驗“數字化”, 并最終對其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隨后,研究所在衛生陶瓷生產過程的其他工序不斷進行技術探索,接連攻克了成型、修坯、搬運等環節的自動化技術。目前,在智能制造研究所整體解決方案的幫助下,僅噴釉這個環節,企業就已經節省了80%的人工,生產效率還提升了約70%,生產損耗率和廢品率大大下降。企業因此得以在其他地方建廠擴大生產規模。甚至在去年疫情期間,潮州的陶瓷生產也由于自動化改造可以正常運行,避免受到工人無法復產的影響。目前,研究所與當地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建立“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助力陶瓷企業的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幫助潮州打造陶瓷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這是一個先進智造科研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完整樣本。目前,中山、江門等地的“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也在推進中。

觀點

大灣區“智造”布局有待優化

成果落地還需“標準化”

如前所述的潮州、中山、江門在“智造”領域奔跑,廣州和深圳作為“領跑者”自然不能怠慢。實際上,廣深港澳科創走廊是全國科技含量最高的區域地帶之一。陳宇認為,廣州和深圳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互補,“廣州和深圳在科研力量和智造產業方面可以有更多合作,共同建立面向行業的公共平臺。”陳宇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大灣區內部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對此,陳宇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智造”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早期快速粗放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各自為政的局面,灣區內各個城市的產業布局和協作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領域可能存在的同質化競爭和資源要素錯配等現象,現代化產業布局需要進一步優化。

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科技業務部部長黃丹認為,加速科研成果向“智造”現實落地,更需要往“標準化”方面提升,目前科研機構研發的關鍵共性技術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給單個企業使用無礙,但是要在行業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推廣應用,需要政府的引導及金融、產業等配套政策支持。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鐘達文、周偉力

關鍵詞: 數字化 智能制造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