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公司 > 正文

傳叮咚買菜上市背后:燒錢不息,敢問錢在何方

近日,叮咚買菜傳出將赴美上市的消息,募資額度為3億美元。在生鮮電商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上市除了能帶來資金的補充,背后帶來的品牌效應,對于企業估值的影響也不言而喻。尤其對于正在全國擴張的叮咚買菜而言,不斷的燒錢需要大量的資金補充,但作為買菜行業前置倉的代表,在盈利模式尚未明晰的情況下,叮咚買菜能否贏得市場的青睞?

3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五家社區團購企業不正當價格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共被罰款650萬元。這反映出的是生鮮電商市場價格大戰的火熱,其背后是互聯網巨頭借助社區團購的形式,依靠資金優勢攻城略地,對于叮咚買菜而言,面對來勢洶洶的對手,留給自身發展壯大的時間不多了。

燒錢不息,敢問錢在何方

作為上海土生土長的生鮮電商平臺,2014年3月,叮咚小區APP正式上線。2017年5月公司轉型生鮮電商業務,“叮咚小區”也正式更名為“叮咚買菜”。近幾年叮咚買菜在供應鏈建設、廣告投放和前置倉建設上不斷加碼,將觸角延伸到了上海地區之外。

根據叮咚買菜APP上2020年4月的頁面顯示,其已經開通上海、深圳、杭州、蘇州等9個城市。而到了2021年2月,在叮咚買菜APP上顯示的開通城市已經達到包括上海、北京等28個城市。

叮咚買菜雖然屬于較早入局生鮮電商賽道的企業,但是至今仍未宣布盈利,而近期頻頻被傳即將赴美上市,再度引發了外界對其造血能力的質疑。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今叮咚買菜獲得了11輪融資,最近一期的融資發生在2020年12月13日,且具體數目并未披露。股東名單有紅杉資本中國、高榕資本等眾多知名創投機構。

眾多機構的投資正是看中了生鮮電商業務的巨大市場,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Q1中國生鮮電商平臺數據監測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整體保持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2021年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117.4億元。

然而根據此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國內生鮮電商領域,大約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僅有4%營收持平,88%陷入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截至2020年10月,我國在業/存續生鮮電商主體已達到1.68萬家,競爭更加慘烈。

即使成為盈利的1%也未必就意味著能夠自給自足。每日優鮮于2019年年底宣布實現全面盈利,但是一年依然需要超過8億美元的融資輸血,而對于叮咚買菜而言,從目前融資更少、燒錢卻可能只多不少的情況來看,挑戰更加嚴峻。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躍忠對《投資者網》表示,現在生鮮電商是一個發展熱點,在這個時期盡快地實現IPO,可能是一個必要的選擇,因為再不融資的話,可能資金鏈的壓力會比較大,所以包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都需要趕快上市。

根據IT桔子的獨角獸企業估值統計,每日優鮮的最新估值為55.38億美元。而叮咚買菜按照融資比例10%,至少募資3億美元來估算,估值為30億美元,只有每日優鮮的二分之一左右。由于二者皆未公布具體的融資額度,目前的估值只是外界的推測,但也可以略窺資本市場對于叮咚買菜的預期。

前置倉模式受質疑,盈利成謎

叮咚買菜所代表的前置倉模式,其模式類似于把離居民區遠一點的菜市場開到離居民區更近的地方。然而這種將生鮮搬到密度集中的線下倉內,使購買交易在線上達成的前置倉模式,在業內仍然存在爭議。

2020年初,阿里系的盒馬鮮生總裁侯毅決定舍棄前置倉模式。他認為,前置倉難以克服品類寬度、客單價、毛利率和損耗等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對《投資者網》表示,前置倉模式需要覆蓋3km以內的社區,存在多點布局、站點運營成本高等特征,但該模式覆蓋區域更大,而且客群覆蓋相比倉店一體模式也更多,通過站點業務員觸達客戶黏性相對更強。這一模式想要盈利需要更多的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支持。

根據叮咚買菜的披露,2020年,叮咚買菜前置倉總數要從全國的600多家增長到1100家。而根據叮咚買菜的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叮咚買菜在上海、深圳、杭州、蘇州、無錫、東莞等城市僅建立了700+前置倉,數量遠不如之前所預期的進展。

極光iapp在其發布的《生鮮電商是一門“好生意”嗎》的報告中,認為目前叮咚買菜優勢區域仍然是上海及周邊區域,由于不同區域的消費需求差異較大,需求數字模型無法簡單套用,所以這種模式的弊端是擴張速度將遠遠低于O2O模式。

但即使在前置倉模式的競爭中,叮咚買菜也不具備優勢。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Q1中國生鮮電商平臺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平臺前置倉數量,其中叮咚買菜為550個,遠低于每日優鮮的1500個。

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曾表示,公司經營一年以上的前置倉,日均單量在1000單左右,客單價達到65元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盈利。而目前叮咚買菜尚未宣布盈利。對此《投資者網》致函詢問叮咚買菜盈利情況,一直未獲回復。

競爭激烈,突圍路在何方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大報告》顯示,在2020年App用戶規模增長方面,叮咚買菜用戶規模同比增長率位列年度前十,用戶增速最快,并且是唯一入選的生鮮電商平臺。

但是根據極光iapp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叮咚買菜APP的活躍用戶為141.96萬人,安裝滲透率為1.09%。而排名前兩名的生鮮電商APP多點和盒馬,活躍用戶分別為220.72萬、203.66萬,安裝滲透率為2.59%、2.02%,都遠高于叮咚買菜。

根據《投資者網》在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和多多買菜的下單體驗來看,在“快、好、省”的衡量維度下,“省”顯得更為突出。

在滿減力度上,以新人補貼中的滿45元為例,三家皆為滿45減20,并且都設置了一定的門檻,例如“只能購買火鍋食材”“糧油、零食除外”等。

在配送費上,叮咚買菜起初主打“0起送費、0配送費”。此后,以上海地區為例,免郵門檻上調至38元。2021年3月1日,叮咚買菜再次宣布上海免配送費下調為滿28元,這意味新一輪的補貼不期而至,也代表著燒錢的腳步遠未停止。

同為生鮮電商平臺的每日優鮮,首單免配送費而之后不滿39元時,配送費在5-6元之間;盒馬起初為免配送費,2月26日發布公告稱,開始在不同地區采取49元、39元和29元的差異化免運費門檻。

對比配送費叮咚買菜似乎更有優勢,但對于還未宣布盈利的叮咚買菜而言,也意味著更加高昂的成本支出。然而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盒馬和每日優鮮,已經先后宣布實現盈利。

面對眾多的生鮮電商平臺以及社區團購平臺,如何被消費者看到也顯得愈發重要。《投資者網》發現,在上海的小區門禁、電梯以及各類客戶端內,叮咚買菜的出鏡率頗高,可以看出其在宣傳方面的投入。

中信證券首席商業零售分析師徐曉芳在研報中指出∶APP+前置倉模式啟動階段需大量營銷投入積累原始種子用戶,即使在成熟經營階段,因缺乏物理曝光,其營銷費用仍高于線下商超。

2019年3月30日,餓了么宣布與叮咚買菜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叮咚買菜上線餓了么平臺,但是如今在餓了么的平臺上早已搜不到叮咚買菜的相關內容。對此《投資者網》致函詢問叮咚買菜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生鮮電商行業的競爭,最后留下的是哪幾家平臺,又有哪幾家可能只是充當氣氛組?這取決于撥開補貼等福利背后,叮咚買菜們的服務和質量孰優孰劣,也要看誰能盡快熬過燒錢吸引用戶的階段從而實現自身造血輸血的良性循環,否則一味靠融資支撐運營,又能走多遠呢?

關鍵詞: 叮咚 上市 背后 燒錢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