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公司 > 正文

多地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至少八省市提出目標

隨著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核心地位的確立,作為科技領域競爭重要平臺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也日漸升溫。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大力促進科技創新,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近日包括成渝、西安、武漢、南京、濟南、杭州等多地提出在“十四五”期間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業界專家表示,“十四五”期間新一批國家科學中心勢必在全國進一步落地。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提出,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強化應用研究帶動,鼓勵自由探索,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有助于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截至目前,中國已批準在上海張江、合肥、北京懷柔、深圳建設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據記者了解到,目前至少有八個省市提出“十四五”期間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各省市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早在2020年12月2日,湖北省委全會提出了“爭創武漢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020年12月4日,四川省委全會提出了“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近日南京、濟南、杭州、蘭州、沈陽等地也提出“十四五”期間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濟南為例,其制定出臺的《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長期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面起勢,聚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件,全面打好堅實基礎;到2030年高標準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2035年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2月25日,科技部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實施意見》,支持成渝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研究制定成渝科技創新融合發展專項規劃,重點支持布局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長江流域地表過程與生態環境模擬實驗系統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建設川藏鐵路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著力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專家們認為,從兩會期間審議的“十四五”規劃草案釋放的政策信號,以及地方目前爭創的情況來看,未來“十四五”期間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在地方進一步落地。

“為發揮國家科學中心創新潛能支撐科技自立自強,建議未來建設時要加強頂層設計,秉承開放創新理念和加強科技金融支持。”賽迪智庫科技與標準研究所高新技術產業研究室主任曹方表示,應從國家層面,設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領導小組,協調多部門力量,對未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科研布局、具體措施等方面進一步細化調整,集中資金、人才、信息、數據以及政策等創新資源要素針對國家戰略科學問題予以攻關。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表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價值巨大。首先,這是科技領域新型舉國體制的嘗試,有利于從國家層面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科技前沿領域保持專注度、集中度;第二,國家科學中心有助于吸引全球人才來中國聚集、交流、共同研發;第三,國家科學中心體現了國家對科技的高度重視,是科普的最好方式,也是倡導尊重科技社會風氣的重要方法,將有利于培養一代又一代人投身科學前沿研究。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一個從硬件到軟件、從人才到設備的全面系統的配置過程,所以其建設切忌一哄而上,而是要圍繞國家科技戰略整體布局,做好規劃,尤其是要避免重復建設。”朱巖建議,從建設內容上,各地要在國家戰略指導下,根據自身的人才、技術、市場優勢,合理布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建設方式上,硬件的投入相對容易,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實現基于國家科學中心的人才聚集效應,所以體制機制建設才是重中之重;從建設范圍上,中心要獨立運作,但也要形成外圍的大量配套,從而做到以技術建中心、以中心促產業基礎技術、以產業基礎技術帶動產業生態、以產業生態提升促進經濟發展。(記者鐘源)

關鍵詞: 爭創 綜合性 國家 科學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