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公司 > 正文

康耐特赴港IPO,2020年營收凈利雙降毛利率不及同行

近日,樹脂鏡片制造商康耐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早在2010年時,康耐特就曾登陸過創業板,不過上市不久變業績變臉,利潤連續出現下滑,后來更是由于鏡片制造業務與金融服務業務平行發展導致資源競爭和焦點分散,公司后更名為“旗天科技”,此次康耐特則將鏡片業務拆分獨自登陸港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同為鏡片制造商的明月鏡片也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不過4月1日由于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明月鏡片第二次在上市審核過程中被中止。雖然同為鏡片制造商,但康耐特和明月鏡片卻在各方面都存在差異。

兩頭在外,增速下滑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樹脂眼鏡鏡片產量計算,康耐特是國內最大的樹脂鏡片制造商,市占率約8.5%。而與明月鏡片主攻國內市場不同,康耐特的主戰場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即使近年由于疫情、貿易等因素影響,出口部分受到限制,康耐特最多也僅有23.8%的收入來自國內,此前占比約為15%左右。

另外,按2020年的樹脂眼鏡鏡片出口值計算,康耐特為國內最大的出口商,市占率約為7.3%。從世界整體眼鏡市場來看,歐洲和北美洲需求最大,但鏡片供應商的競爭也更激烈,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影響,康耐特其中最主要的收益還是來自除中國外的亞洲市場,最多時占比高出第二大市場近20個百分點,其次美國和歐洲分別占約18.6%、13.3%。

在消費市場,康耐特本身品牌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公司超過50%的收入來自向眼鏡鏡片品牌持有人銷售產品,其次為批發商、零售商,占比分別為23.9%、18.9%。而康耐特前五大客戶幾乎都是境外企業,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合計銷售占比分別為24.6%、25%和24.4%。

另一方面,康耐特還需要向境外公司采購樹脂等原材料,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合計采購占比分別為64.5%、66.3%和62.4%。

其中,康耐特歷年的第一大供應商為日本化學公司MitsuiChemicals,是生產1.74折射率樹脂鏡片的主要樹脂單體供應商,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康耐特向其采購占比分別達到40.5%、41.8%和41.5%。

兩頭在外的康耐特非常容易受到匯率、貿易戰、金融危機等世界宏觀因素的影響,而近年來,康耐特也不斷放緩增長速度。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康耐特的營收規模分別達到8.54億、10.59億和10.93億,2019年、2020年增速分別為24%、3.21%,同時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7846.2萬、1.12億和1.28億,2019年、2020年增速分別為42.62%、14.8%,2020年營收增速雙雙放緩。

單片鏡片平均出廠價最低5.56元

康耐特的產品包括標準化鏡片及定制化鏡片,可分為1.499、1.56、1.60、1.67及1.74折射率的樹脂鏡片,通常情況下,折射率越高的鏡片厚度越薄,尤其對于高度數近視人群來說,最終成鏡會更輕便。

不過從銷售情況來看,1.499折射率的鏡片還是康耐特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貢獻了38.9%、33.1%和33.5%的收入,其次為折射率1.6和1.74的鏡片,一方面康耐特是國內為數不多能提供1.74折射率鏡片的供應商之一,下游市場需求相對狹窄。

另一方面,折射率越高的鏡片價格也越貴。從康耐特天貓旗艦店熱銷第一的定制鏡片來看,同一材質同一度數分類情況下,1.56折射率鏡片與1.74折射率鏡片的價格相差近3倍,而在康耐特披露的向所有渠道的平均售價中二者相差超過8倍。

康耐特在招股書中披露了近年產品的平均售價,具體來看1.499折射率鏡片價格最低,約為5.56元,其余產品價格隨著折射率的上升而上升,1.67折射率和1.74折射率鏡片價格分別為21.09元和54.24元,此外定制化鏡片價格也比較高,達到50.72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眼鏡產業鏈上利潤率最低的制造環節,即使康耐特已經成為國內最大制造商也依然缺乏話語權。一方面上游供應商向康耐特要求的付款賬期通常為30天,有的甚至要求預先付款,另一方面,同為跨國交易,康耐特給予下游客戶的付款賬期卻長達45天-60天,有的甚至能達到90天。

因此,近年康耐特資產負債比率不短縮減,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分別為694.7%、207.8%和133.9%。而在此次赴港IPO的募資用途中,也有部分募資將用于償還銀行貸款等。

利潤不高,計劃向下游延伸

眼鏡產業鏈通常被分為上游樹脂等原材料供應商,中游包括鏡片、鏡架等產品制造商,下游則為醫院、眼鏡零售商店等,而由于品牌溢價等因素,不論是從明月鏡片還是康耐特的招股書來看,中游制造商企業的毛利率是要遠低高于下游零售商。

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康耐特毛利率分別為30.61%、33.04%和34.95%,2018年、2019年明月鏡片毛利率也分別只有44.34%、50.88%,而對比來看博士眼鏡(300622.SZ)則能達到74.12%、71.17%。

市面上零售門店一副樹枝眼鏡從百元至數千元不等,其中價格占比最高的通常是鏡片,但說到底,鏡片生產供應商終究還是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康耐特9成以上員工皆為生產人員,但單體產生的利率并不高。

也因此招股書中康耐特表示,將在2021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用一年的時間在上海優越地段開設10家眼鏡實體零售店,向利潤率更高的下游發展。

另一方面,同為鏡片制造商,康耐特與明月鏡片之間毛利率水平也有所差距,造成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是否擁有自有鏡片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前面也提到,康耐特超過50%收入來自向眼鏡鏡片品牌擁有者銷售產品,自有品牌知名度較弱,因此常常僅扮演制造者的角色,收取“手工費”。

對比來看,明月鏡片的貼牌成鏡業務毛利率也僅為30%左右,不過業務占比相對較少。而在擁有“明月鏡片”這一品牌的情況下,向零售商、經銷商等銷售時,明月鏡片毛利率能達到60%左右,若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電商等線上渠道,毛利率更是能超過70%,這其中擁有自己的品牌起到很大的作用。

目前國內的鏡片供應商紛紛開始謀劃設立自有品牌,從而達到增厚利潤的目的,而康耐特也不例外,未來康耐特也將繼續投入更多資源到自有品牌“康耐特”、“ASAHI”、“CONANT”的建設。

關鍵詞: 耐特 IPO 2020 凈利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