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公司 > 正文

經濟對話無限期暫停,澳洲葡萄酒對華出口遭“毀滅性打擊”

原標題:經濟對話無限期暫停,澳洲葡萄酒對華出口遭“毀滅性打擊”,國內酒商庫存告急

A股葡萄酒股近日走出了一波與大盤整體走勢相反的行情。

5月6日,在A股整體大跌的情況下,紅酒股出現了集體拉升——莫高股份(600543.SH)一度封漲停板,ST中葡(600084.SH)逼近漲停,張裕A(000869.SZ)由跌轉漲近6%,ST通葡(600365.SH)、ST威龍(SH603779)跟漲。5月7日,上述葡萄酒酒股股價有所回落,除ST中葡和ST通葡分別上漲5.17%和4.6%外,其余個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Wind數據顯示,5月7日葡萄酒指數(8841124)下跌0.38%,整體跌幅仍低于大盤。

葡萄酒股不同于大盤的走勢,與近日的一條消息或有關。5月6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表聲明表示,基于澳聯邦政府當前對中澳合作所持態度,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自即日起,無限期暫停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澳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

2020年,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下,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的銷售迎來了艱難的一年,但同時也留下了不少市場空間。

國產葡萄酒行業利潤不敵老白干

盡管股價趨暖,但國產葡萄酒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幾家葡萄酒上市企業業績均呈現一片慘淡。

2020年年報顯示,張裕實現營收33.95億元,同比下滑33.08%,凈利潤4.71億元,同比下滑58.75%;ST威龍凈虧損1.64億元,利潤同比下降830%;莫高股份凈虧損684萬元,利潤同比下降147%;ST中葡凈虧損3705萬元,同比下降2747.8%;ST通葡凈虧損1851萬元,利潤同比下降693%。

除了上市企業外,2020年整個國產葡萄酒行業的業績也并不理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為130家,釀酒總產量為41.33萬千升,同比下降6%;完成銷售收入100.21億元,同比下降29.82%;實現利潤總額2.59億元,同比下降74.48%。全行業利潤尚不及三線白酒企業老白干(600559.SH)同年的利潤總額。

龍頭企業張裕經營疲態盡顯,多家酒企營收、凈利潤雙雙下跌,甚至還有三家企業仍被ST,面臨退市風險警告……這都映襯出國產葡萄酒酒企遇冷的殘酷現實。

對于上述情況,張裕在2020年財報中表示,這一年,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和新冠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內葡萄酒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絕大部分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陷入困境,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除了疫情因素外,酒類營銷專家肖竹青對時代財經分析稱,中國葡萄酒產業遇冷的原因,還在于進口葡萄酒品質好、價差大,賣進口葡萄酒很賺錢,而國產葡萄酒企為了業績大量開發貼牌產品、降低成本。低價傾銷、惡性競爭,造成了國產葡萄酒價格低、利潤低,渠道商沒有動力賣國產葡萄酒。

時代財經注意到,2015年關稅優惠政策實施后,進口葡萄酒酒開始加速搶占國內市場份額,吞噬了國內制造商的利潤。此外,葡萄酒的國際化特征明顯,國產葡萄酒廠商除了要與國內企業競爭外,更要與進口品牌爭蛋糕。

根據張裕方面公布的數據,2015年-2020年,進口葡萄酒在我國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32%增加至約60%,這大大擠壓了國產葡萄酒商的生存空間。

行業的低迷直接拖累了企業長期的股價走勢。與近年來白酒股價不斷上漲,茅臺等高端品牌均創下歷史新高不同,張裕最新的收盤價為37.85元/股,與其2010年至2011年間三次站上80元的高位相差甚遠。另外一家港股葡萄酒上市公司王朝酒業(00828.HK)的處境則更為慘淡,股票已徹底淪為仙股。

盡管近年來全行業遇冷,但國內葡萄酒廠商的投入還在持續。繼2019年斥資1億元收購了澳大利亞歌濃酒莊80%股權后,張裕在2020年再次收購歌濃酒莊15%股權。此外,白酒龍頭茅臺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茅臺葡萄酒公司也在近日宣布要在3-4年登陸資本市場。

澳洲葡萄酒在華受挫,國產葡萄酒迎良機?

整體經營慘淡下,澳洲葡萄酒在華受挫對于國產葡萄酒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自去年8月商務部對澳大利亞葡萄酒采取反傾銷、反補貼的調查,11月臨時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相繼啟動,以及今年3月正式發布公告,宣布對澳大利亞葡萄酒收取最高218.4%的反傾銷稅以來,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發布的數據,在2020年12月-2021年3月,澳大利亞銷往中國的葡萄酒金額僅為1200萬澳元(折合約6023萬元人民幣),較前一年的3.25億澳元暴跌了96%。此外,澳大利亞葡萄酒占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份額也從以往的27.5%跌至5.7%。

“從去年我就收到了很多版本的銷售禁令,像奔富這類熱門澳大利亞葡萄酒現在已經有了缺貨的苗頭,比如Bin系列,也在不停的漲價”。5月7日,山東濟南的葡萄酒經銷商許富陽告訴時代財經。

另外,據許富陽透露,在收到禁令后,自己身邊有不少經銷商直接將產品放在了保稅倉,有的甚至為了減輕資金和倉儲壓力,把葡萄酒退回了澳大利亞。

同日,一家廣州天河區的葡萄酒經銷商對時代財經表示,去年年底開始,澳洲葡萄酒已經停止報關,自己囤的澳大利亞酒也不多了。

在澳大利亞葡萄酒銷售大幅度下滑的2021年一季度,國產葡萄酒企業的業績的確開始回暖。

根據財報,一季度張裕A、ST通葡、ST威龍、ST中葡、莫高股份營收均實現增長,其中ST中葡營收增速達434.32%,ST通葡則以194.85%的增速占據凈利潤增速第一。同時,上述5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達19.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7.92%;總凈利潤達2.96億元,同比增長75.67%。

不過,這也與其上一年度較低的基數有關。以張裕A為例,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約11.34億元,同比增長40.75%;凈利潤約2.87億元,同比增長22.28%。2019年一季度,張裕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6.67億元,同比下滑7.57%,凈利潤4.56億元,同比下滑4.81%。盡管今年一季度迎來復蘇,但張裕A的業績相比2019年同期仍有不小的差距。

分蛋糕的不止國產品牌

時代財經注意到,雖然國產葡萄酒企業業績開始回暖,但仍有不少業內人士并不太看好國產葡萄酒能夠完全填充澳大利亞葡萄酒留下的市場份額,因為要瓜分這一市場的不止國產品牌。

酒業分析師蔡學飛對時代財經表示,政府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政策上肯定是直接利好國產葡萄酒,但是目前國產葡萄酒普遍存在價值感較低的現狀,國內進口葡萄酒的可替代性也很強。

“國產葡萄酒錯失了中國葡萄酒消費升級的窗口期,缺乏價值品牌與核心產品,特別是產區與酒莊價值長期被低估,難以與進口葡萄酒成熟產區與評級標準構成競爭。”蔡學飛說道。

經銷商銷售國產葡萄酒的意愿也并不積極,他們有的選擇用存貨“繼續扛”,有的則考慮銷售其他國家的進口葡萄酒。

“我手頭還存了不少澳大利亞葡萄酒,庫存暫時不緊張,也不打算賣國產酒。”許富陽并不認為國產葡萄酒能夠“吃下”澳大利亞葡萄酒留下的市場,原因在于國產葡萄酒“性價比太低”。“售價在200元左右的國產葡萄酒,口感、品質還不如100元左右的進口酒。”許富陽對時代財經表示。

上述廣州葡萄酒經銷商則認為,葡萄酒的口味、品牌和國別的指定性并不高,替代高,智利、南非酒等新地的葡萄酒將迎來機遇。“我已經在和智力葡萄酒商談訂單,做新品的選品工作,另外也計劃引入一些白酒產品,比如最近比較熱的醬香白酒。”

國內老牌進口商港發集團也做了類似的調整,其董事長王健民去年末曾公開對媒體表示,澳洲葡萄酒被調查后,智利、阿根廷、南非等國的葡萄酒在中國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可能會對澳洲葡萄酒形成一定的替代。

王健民認為,中國市場對阿根廷、南非的葡萄酒有一定的認識,且口感上很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偏好,所以面對澳洲酒大概率會漲價的情況,進口商會優先選擇與澳洲酒性價比相同的產品做替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遭遇中國官方禁令,但有澳大利亞葡萄酒商依舊未對中國市場死心。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澳大利亞頂級葡萄酒廠商美譽葡萄酒公司計劃改為從智利和其它國家向中國出口葡萄酒,以此規避針對澳大利亞產葡萄酒的高額關稅,該公司執行董事羅伯特·福伊認為,這一方法可以占領中國很大一部分市場。

關鍵詞: 經濟 對話 無限期 暫停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