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勵綠色出行 北京將探索研究個人碳賬戶
北京綠色發展又有新舉措。1月25日,2022年北京市交通工作會召開,會議提出,北京將力爭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6%,升級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探索研究個人碳賬戶,助推私家車出行向綠色集約出行轉換。
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4%
2021年,北京市堅持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北京市公共交通客運量、共享單車騎行量均實現歷史性躍升。
其中,公共交通客運量53.8億人次,同比上年增長30.6%;共享單車騎行量9.5億次,大幅增長37.6%;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74%,增長0.9個百分點。
市民出行意愿的提升離不開優質的服務。2021年,8號線三期北段等9條(段)城市軌道線路開通,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1148公里(含市郊鐵路364.7公里),軌道交通客運量達30.8億人次,同比上年增長34.4%。
作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具,北京推進慢行系統與軌道融合,已完成51個重點軌道車站224處共享單車電子圍欄建設。二環輔路慢行系統改造使通行效率提升25%。自行車專用路全年騎行量突破185萬輛次,東拓、南展工程有序推進。
地面公交方面,削減重復線路384.6公里,有效提升了運輸效率。95%以上常規線路實現區域智能調度,車輛準點率提高25%,調度人員下降40%。三環等重點區域1518塊公交電子站牌投入使用。2021年公共電汽車客運量23億人次,同比上年增長25.8%。
今年,北京將繼續推動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提升,例如完成5條郊區線提速改造前期研究,啟動昌平線、亦莊線改造工程;推動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加快推進東北環線建設和副中心線整體提升;強化網城融合,推進8號線與昌平線跨線運營改造。推動站城融合,推進2號線安定門站出入口增設和八通線通州北苑站出入口改造,推進麗澤商務區等13個軌道微中心規劃實施。
與此同時,東三環、北四環輔路慢行環境也將得到優化。北京將重點推進自行車專用路東拓、南展建設,選取雍和宮-國子監等歷史文化街區創建慢行優先街區試點。推進濱水道、園林綠道與城市慢行系統聯通融合,打造21條“漫步北京”文旅騎行線路,建設20條慢行林蔭道,推動清河10公里慢行系統建設,開放提升西南二環水系28公里濱水道路。
升級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
鼓勵公眾綠色出行是盡快達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從宏觀來看,優化交通出行結構、深化運輸結構調整也至關重要。
會議指出,2022年北京將強化綠色交通吸引力、競爭力,升級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宣傳培育公眾綠色出行理念,探索研究個人碳賬戶,助推私家車出行向綠色集約出行轉換。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9月,北京市推出“MaaS出行綠動全城”碳普惠激勵機制,公眾通過高德地圖導航綠色出行,就能獲取積分兌換禮品。
2021年9月4日,高德地圖和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就碳普惠活動產生的1.5萬噸碳減排量達成交易意向,預計交易金額75萬元。這是全球首次通過市場化交易,將個人綠色出行方式轉化為物質和精神激勵。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成都、深圳等地也上線了個人低碳積分賬戶,如深圳對一年停駛30天以上的車主給予碳積分,進行免費停車的獎勵。成都通過低碳積分鼓勵低碳消費。對于個人碳賬戶的更多可能,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秘書長魏玉梅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碳交易市場主要還是面向B端的,針對C端的很多高校、行業協會都在研究。可能每個人的碳量不多,但是14億人加起來就很多,碳市場流動性會非常大。像綠色出行、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等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減碳手段。”
此外,北京將持續推進綠色低碳交通發展。深化運輸結構調整,提升大宗建材物資綠色運輸規模,全市貨物到發綠色運輸比例力爭達到10%。深化能源結構調整,加快公交、出租等行業新能源汽車推廣進度,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車輛基本為新能源車。加強車輛維修數據采集,進一步提升排放檢測超標車輛的維修治理信息。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為激勵綠色出行 北京將探索研究個人碳賬戶
- 立方制藥擬3209.88萬元轉讓邁諾威部分股權
- 年節將至,速凍肉丸如何吃得放心?
- 白酒終端動銷春節前“旺季”不旺 中低端加力促銷價格戰仍在持續
- 比特幣“瀑布式”暴跌,4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23%
- 韓國減肥軟糖成網紅 為什么建議您別買?
- 知識產權重要統計指標變化:增加“高價值”表述
- 打造人體器官“平替”,功能兼容仍是難題
- IMF下調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4.4%,中國4.8%
- 財政收入超收是否增加市場主體負擔?財政部回應
- 美聯儲將退出量化寬松,為何說中國有底氣應對?
- 北京:兩地升級中風險 核酸檢測機構不得拒絕健康寶彈窗人員檢...
- 去年新增超1萬億 2022年組合式減稅降費力度更大
- “托”出開心 “托”起放心——看寒假托管班里的用心陪伴
- 2021年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 重點領域保障有力
- 華醫網遞表港交所:2021年前九個月營收2.32億 毛利率超過44%...
- 質量問題頻發、以價換量,路虎押寶電氣化欲走出泥淖
- 國家藥監局部署2022年工作:全力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大局 堅決守...
- 建發房產調整組織架構,行業告別“野蠻擴張”
- 春節將至 預訂“年夜飯”注意這些細節
- 國家藥監局部署2022年工作:全力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大局 堅決守...
- 春節將至 預訂“年夜飯”注意這些細節
- 【中國證券報】金斧子張開興:夯實競爭力 打造綜合型資產配...
- 湖南寧鄉將啟動西部急診急救次中心 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弱項
- 電廣傳媒預計去年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 拉夏貝爾預計虧損6億元...
- 娃哈哈再次涉足醬酒領域 曾推出相關產品多被內部消化
- 省錢省力省心 粉象生活開啟全新購物體驗
- 新型美妝集合店業態火熱 成許多新國潮品牌的首發渠道
- 第一百貨花樣大拜年
- 山西汾酒預計去年凈利潤52.34億元-55.42億元 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