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公司 > 正文

空歡喜!中遠海控日賺2.45億元,否認給員工發30個月年終獎

2021年,水漲船高。

據財聯社數據,在過去一年中,從亞洲到北美的航線標準運費同比上漲6倍,其中上海到洛杉磯的最高報價暴漲近12倍。

翻漲的海運價格,也為海運公司帶來了翻倍的業績。

1月24日,中遠海控(601919)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人民幣892.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約人民幣793.5億元,同比增長約799.3%。

同日,中遠海特(600428)的業績預告顯示,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82億元至3.0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7億元到1.82億元,同比增加125%到145%。

中遠海控業績預告次日遇上A股走低,1月25日報16.33元,下跌1.74%;1月26日隨著市場回暖,報16.69元,上漲2.2%。中遠海特1月25日下跌4.98%報收4.39元,1月26日上漲1.37%,報收4.45元。

2021年,全球海運業預計利潤將創下新紀錄,同樣,海運公司員工的年終獎也引起了一眾網民的關注。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中國臺灣的長榮海運公司向員工發放年終獎,平均高達月薪的40倍,有的資深經理更是領了82個月的年終獎。

而據財新國際日前報道,中國航運龍頭中遠海控向員工發放高達30個月的年終獎金,本次年終獎金派發對象包括銷售和營銷人員在內的員工。

為此,時代財經曾多次致電中遠海控,電話均無人接聽。

針對發放高達30個月工資的年終獎金,1月25日傍晚,中遠海控董秘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予以了否認,“公司不存在您所提及的年終獎金方案。公司員工工資及獎勵根據公司績效考核相關規定確定,會隨公司業績浮動變化。”

1月26日,從事海運行業近15年、成本分析專家王巍對時代財經表示,船公司的年終獎普遍都會比以前好。但王巍稱“像長榮,還是個別情況。據了解,大部分都在2倍以內的增幅。”

集運公司業績暴漲中遠海控10年來首次分紅

2021年,全球海運回歸高景氣。時代財經梳理發現,有的海運公司專注集裝箱運輸,業績大爆發;有的海運公司卻由于運輸品類單一,業績凋零。

中遠海控是全球第三大班輪公司,在東西主干航線以及澳洲等航線均有較強競爭力。據其2021年半年報,中遠海控共經營291條國際航線(含國際支線)、54條中國沿海航線及80條珠江三角洲和長江支線,所經營的船隊在全球約100個國家和地區的329個港口均有掛靠。

中遠海控的前身為中國遠洋,成立于2005年,于2007年6月在主板上市。2016年中國遠洋重組,變更為中遠海控,更加聚焦集運業務。據wind系統,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其凈利潤分別為-91億、48億、30億、103億、131億元。

2021年,中遠海控創下歷史最好業績,凈利潤892.8億元,平均日賺高達近2.45億元。以2021年前三季度的數據與其他行業巨頭進行對比,中遠海控扣非凈利潤約為貴州茅臺的2倍、寧德時代的10倍。

業績預告還稱,截至2021年末,預計母公司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約人民幣277.8億元,為順利實施2021年度現金分紅奠定了基礎。

據中信建投數據顯示,中遠海控上一次年分紅是十年前,即2010年,公司盈利67.61億元,分紅9.19億元。中信建投預測,這278億未分配利潤或將100%分紅回饋投資者。

對于亮眼的業績,中遠海控歸因主要是全球疫情影響下集裝箱需求大增。

中遠海控業績預告引述,2021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為2615.54點,同比增長165.69%。業績預告進一步解釋,“在疫情反復、需求增長、供給有限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球物流供應鏈持續受到港口擁堵、集裝箱短缺、內陸運輸遲滯等復雜局面的挑戰和沖擊,集裝箱運輸供求關系持續緊張。”

而中遠海特則是國內特種船運輸龍頭,主營多用途船、重吊船、半潛船運輸。據中遠海特業績預告,2021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2億元至3.0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57億元到1.82億元,同比增加125%到145%;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62億元到2.8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58億元到2.83億元,同比增加6227%到6833%。

中遠海特也把業績“歸功于”行業景氣,公告稱,“在戰略指引下,公司把握航運市場復蘇的機遇,積極開拓市場,抓住時機提升運價,優化全球運力布局,同時深耕專業紙漿物流和項目物流領域,做強產業鏈經營,持續優化貨源結構,提高精益管理能力,航運業務的收入、毛利率及期租水平均同比上升。”

雖然與中遠海控、中遠海特同屬于中遠集團,中遠海能(600026)日前發布公告,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為人民幣-49.20億至-51.20億元。這三家公司業績相差較大,與其業務范圍有直接關系。

中遠海能業務包括了油氣運輸以及船舶租賃等。中遠海能稱,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疫情反復導致石油消費需求受到抑制,運力供需結構矛盾導致國際油輪運價持續在低位徘徊。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報告期內中遠海能對94艘船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人民幣49.6億元。

今年海運不暢集運景氣度不減

雖然去年業績亮眼,但四季度的業績增長已露疲態。

據中遠海控公告顯示,此前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即達到675.9億元,同比增長1650.97%。因此,此前部分機構預期中遠海運2021年實現“千億凈利”。以目前公布的893億元年度盈利推算,中遠海控第四季度的單季盈利增速已環比放緩。

此外,中遠海控預計四季度完成貨運量646.5萬標準箱,環比減少2%。而反映運價水平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則由前三季度的2398.8點升至2615.54點。

為何集裝箱指數抬升,而中遠海控的貨運量下降,是否意味著業務增長勢頭有所減緩?

1月26日,從事海運行業近15年、成本分析專家王巍對時代財經分析,貨運量只是完成攬貨環節,后續還要等船公司計劃安排艙位,再體現在運輸環節,運力情況會滯后。

“貨運量是個綜合值,大部分通過海運完成,但也會走鐵路、公路等方式,但這個影響倒不大。”王巍進一步解釋道。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田原告訴時代財經,截至目前,我國海運出口需求依然較旺。根據部分地方企業反映,仍然存在訂單積壓現象,特別是低貨值商品積壓嚴重。

“按照中金公司預計,消化庫存需要1-2個季度的周期。所以,預計短期內中遠海控的業務增長勢頭還將持續。”田原說道。

疊加近期疫情反復、全球系統性風險上升、國際供應鏈加速重構以及全球供應鏈紊亂等問題,1月25日,國新辦舉行的2021年商務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在去年6.05萬億美元規模、30%高速增長的基數之上,今年外貿形勢十分嚴峻,穩增長的困難和壓力前所未有。商務部確定2022年為“外貿鞏固提升年”,著重提高中國外貿的綜合競爭力。

展望今年海運的景氣度能否維持2021年的增長勢頭,王巍對時代財經表示,今年海運一季度將繼續保持運價高位。從目前看,疫情影響因素沒有發生改變,國外塞港情況還比較嚴重,運力結構也沒有改變。“預計二季度末期或下半年會有所下降。去年行情好,船公司投產的新造船舶會釋放更多運力。”

田原分析,從全球海運形勢來看,美國和歐洲主要港口擁堵情況略有緩解,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可能加劇海運緊張。集裝箱海運供需緊張態勢短期內難以緩解,運費仍將保持高位,預計今年我國海運發展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關鍵詞: 中遠海控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