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公司 > 正文

浙江富豪鄭永剛玩轉資本術:左手倒右手,旗下新能源牛股暴漲308%

近期,浙江寧波富豪鄭永剛旗下的上市公司不太“太平”。

一邊是杉杉股份(600884.SH)連續被上交所與浙江證監局予以監管警示,另一邊則是年內漲幅最大(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的牛股吉翔股份(603399.SH)遭私募股東套現逾億元。

提及杉杉股份,很多人對其認知還停留在“西服概念”上,實際上,經過多年的并購與剝離,杉杉股份早已成為以鋰電池、偏光片為主業的公司;吉翔股份在經歷多次跨界之后也有望進軍新能源領域。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鄭永剛的“資本術”。2022年3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鄭永剛以125億人民幣的身家位列第1864位。截至4月18日收盤,杉杉股份和吉翔股份的市值合計達到670億元。

從服裝到鋰電的首次轉型

1958年1月,鄭永剛出生于浙江寧波的一個農村家庭,18歲參軍入伍。

幾年之后,鄭永剛從部隊轉業回到寧波老家,在縣外貿部門當一名貨車司機。鄭永剛在此后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直言,“我這個人就是別人管我不行。我有很多想法。”

一名貨車司機的想法是當廠長,鄭永剛在1985年實現了,他被派到鄞縣棉紡廠當廠長。干了3年,鄞縣棉紡廠年年被紡織部評為行業先進。

1989年5月,鄭永剛被派往當時以出口為主的寧波甬港服裝總廠(后改為杉杉集團有限公司),他一方面與上海三毛等主輔料企業合作,打造產業鏈,成功打開內銷市場;一方面借錢在中央電視臺打廣告,“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從此名揚海內外。

三年后,即1992年12月14日,以寧波甬港服裝總廠為主體,與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集團)、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鄞縣工業住宅建設公司(后更名為寧波甬城房地產總公司)、鄞縣梅墟工業區經濟開發總公司一起發起設立了杉杉股份,并于1996年1月30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杉杉股份也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鄭永剛的名聲也隨著杉杉股份的上市而逐漸名揚天下。

不過,鄭永剛有句名言,“騎自行車看10米,開汽車看200米,開飛機看方向。我是開飛機的,我看好方向就行了。”

杉杉股份上市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中國服裝行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鄭永剛卻開始選擇尋求新的突破。

1999年年報中,杉杉股份對于新年的業績發展計劃中,有一段不起眼的文字,“積極尋找機會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向高科技的朝陽行業進行滲透,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當時,鋰電池已經開始逐漸運用于消費電子產品中,但是鋰電池中的負極材料CMS只有日本大阪煤氣、川崎制鐵等極少數公司才能夠生產。鄭永剛發現了這個商機,他了解到原冶金工業部鞍山熱能研究院下屬的碳素材料研究所專門從事新型碳素材料生產工藝與技術的研究開發,1993年就開始研制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CMS。

于是,鄭永剛與鞍山熱能研究院在1999年9月共同成立了上海杉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杉杉科技”)。

市場效應很快出來,上海杉杉科技總裁李智華曾對媒體說:“當時負極材料,日本賣到中國是60萬元/噸。杉杉進入后價格降到40萬元/噸。”

2001年9月24日,杉杉股份推出了“10配3”的配股方案,配股價為每股12元,共募資4.33億元。

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線,共投資1.39億元,包含兩個項目,一是收購第一大股東杉杉集團持有的上海杉杉科技75%股權,投資金額為4500萬元;二是增資擴建二期800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線,投資金額9367.5萬元。

收購與增資完成后,杉杉股份持有上海杉杉科技95%股權,至此,杉杉股份由服裝行業踏入鋰電行業,當時的鋰電池主要應用于便攜式電器,如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

2001年投放市場后,上海杉杉科技就獲得了5071萬元營業收入,凈利潤為500.84萬元,毛利率達31.33%,成為該等級負極材料的國內主要供應商之一。

“鄭總就是那種敢想敢做的人,而且經常發散性思維,一般下屬很難跟上他的想法。”浙江某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財經,他曾在鄭永剛旗下公司任職過,“接觸不多,但了解不少,鄭總是非常有個性的人,尤其在用人方面,看得很準,他經常說專業的事情要專業的人去做,鋰電產業能做那么大,一是他看清楚了方向,二就是用對了人。”

55億“豪賭”偏光片

鄭永剛一手主導了杉杉股份從服裝向鋰電產業的轉型,此后杉杉股份開始布局鋰電池的各種材料。

2003年,杉杉股份已經成為國內乃至國際高端鋰電池碳負極材料的主要供應商,并被日本、美國等國的權威資料收列為世界前5名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

同時,杉杉股份設立了孫公司——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杉杉”),由上海杉杉科技持股75%,該公司主要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并以此進入鋰電池正極市場。

兩年后,即2005年2月,鄭永剛再度布局鋰電池產業,以杉杉股份和上海杉杉科技共同組建東莞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杉杉”),分別持股90%和10%。

東莞杉杉主要從事鋰電池電解液的生產與銷售,2006年該公司的銷售額與銷售量就已經排名全國第二了。

2007年6月,杉杉股份的新能源產業布局穩妥,鄭永剛宣布辭去杉杉股份董事長職務,將更多精力放在杉杉集團和杉杉控股身上。

此后,杉杉股份逐漸發展成全球綜合實力前列的鋰電材料綜合供應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鄭永剛的超前眼光獲得了市場的一致好評。

根據《2018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杉杉股份在國內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領域排名分列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名列前茅。

就在市場以為杉杉股份會繼續在鋰電產業上繼續發展之際,2020年杉杉股份突然斥資7.7億美元(約合55億元人民幣)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

此消息一出,市場一片嘩然,“杉杉股份此前并未涉足偏光片領域,其收購邏輯備受外界關注。”

為了打消市場質疑,當年12月28日,離開董事長職位13年之久的鄭永剛回歸并重新擔任杉杉股份董事長。

按照他的說法,“親任董事長目的就是讓被收購后的事業部放手按照原有LG化學管理經驗繼續干,完全繼承過往的經營規則、方法、理念、企業文化,進一步建立相互信任。”

這將是鄭永剛在資本市場上的第二次“豪賭”轉型,上一次“從服裝跨界轉型鋰電產業”的成功給了鄭永剛足夠的信心,這一次杉杉股份再度跨界涉足偏光片,是否成功了?

鄭永剛在此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凡是做企業的人都想做長做久,但很多人沒有掌握它的發展規律,如果不提前轉型、升級,很可能被時代淘汰。“(偏光片產業)這是我最后一戰,我一定要做到,很自豪。”

資料顯示,偏光片是液晶顯示器的關鍵部件之一,主要功能是通過控制光線提高液晶面板的透光率和視角范圍。偏光片在液晶面板成本結構中占比10%左右,對液晶面板的顯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市場規模龐大。

2021年2月1日,杉杉股份成功完成對LG化學旗下偏光片資產的收購。繼承了LG的原有產能與客戶訂單,杉杉股份躍升成為全球偏光片龍頭企業,2021年公司偏光片全球產量市占率為24%,排名全球第一。

“左口袋倒右口袋”的故事

就在離開杉杉股份董事長位置的那些年里,鄭永剛也沒閑著,通過資本運作控制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吉翔股份。

資料顯示,吉翔股份原名叫新華龍,于2012年8月24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是國內著名的大型鉬業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有色金屬(金銀除外)冶煉,爐料、金屬化合物、金屬合金制品、五金礦產品的購銷業務。

2017年1月14日,新華龍公告,公司股東譚久剛、田剛和寧波炬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炬泰”)簽署了《關于購買新華龍部分股份之股份購買協議》,協議約定將譚久剛、田剛分別持有的公司2628.12萬股、1708.28萬股轉讓給寧波炬泰。

轉讓完成后,譚久剛、田剛不再持有新華龍的股份;寧波炬泰持有1.1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2.71%,成為新華龍的第一大股東,而寧波炬泰背后的實控人正是鄭永剛。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收盤,吉翔股份的股價報收27元,今年以來的漲幅達到308%。

在68個交易日里,吉翔股份收獲了17個漲停。此次暴漲源于一次跨界并購,這也讓鄭永剛備受市場質疑。

2022年1月6日晚,吉翔股份公告稱,公司擬以4.8億元現金收購關聯方寧波永杉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永杉”)所持湖南永杉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永杉”)100%的股權。同時,吉翔股份與寧波永杉的控股股東杉杉股份為關聯法人,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公告顯示,湖南永杉主要生產的電池級/工業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等產品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下游應用領域包括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等。

就收購湖南永杉,吉翔股份稱,受宏觀經濟波動、上下游市場需求變動等因素影響,鉬行業波動較大,導致近年來公司出現業績波動,公司擬通過收購湖南永杉將業務板塊延伸至新能源領域。

有投資者質疑,這不明顯是鄭永剛“左口袋放右口袋”的把戲嗎?

盡管如此,這個消息卻持續刺激著吉翔股份股價的暴漲,從年初的6.61元啟動一直最高漲至4月1日的28.88元。

實際上,收購湖南永杉將是吉翔股份近年來的第四次跨界嘗試。

時代財經注意到,2016年11月,新華龍以零對價收購了北京吉翔影坊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祥影視”)100%股權,公司主營業務變為雙導向——鉬業和影視行業。

但是,影視業僅僅撐了兩年,2019年吉翔股份的影視劇規模及價格下降,公司影視收入同比減少,影視存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直接導致當年虧損2.26億元。

2020年3月,吉翔股份又打算收購,擬以24億元收購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該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無人機、無人車及機器人等。不過,此次收購并不順利,于2020年10月宣告終止。

一年之后,及2021年3月,吉翔股份再次拋出了跨界收購公告,擬收購廈門多想互動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83.12%的股權。此次交易同樣被交易所問詢,不過這筆交易因雙方就核心條款未能達成一致而終止。

對于今年跨界并購湖南永杉,上交所也對其收購案細節進行了詳細問詢。根據吉翔股份的回復公告,2021年,湖南永杉仍處于在建狀態,尚未形成完全的生產加工能力。

4月14-15日,就減持與并購的問題,時代財經給吉翔股份發去了采訪郵件并多次撥打吉翔股份證券部的辦公電話,但是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對方回復。

近期,吉翔股份剛剛宣布為湖南永杉引入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和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戰略投資者,這一輪資本運作能否給鄭永剛旗下的上市公司帶來實實在在的業績?

某券商電新分析師告訴時代財經,對于杉杉股份而言,鄭永剛近年來的動作主要是做減法,“正極業務剝離給吉翔股份,杉杉能源賣給巴斯夫,剩下的電解液業務、光伏及儲能業務、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運營業務、服裝及投資業務都有可能在未來被逐步剝離。”

東吳證券研報也指出,杉杉股份近年出于專注核心業務考量,陸續剝離正極、服裝、投資等業務。“我們預計公司除負極、偏光片之外的其他業務將以少數股權形式貢獻投資收益,不再并表。”

對于“資本大佬”鄭永剛來說,其在A股市場上,一手是杉杉股份,一手是吉翔股份,兩家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路徑已然清晰,最終如何發展,值得拭目以待。

關鍵詞: 杉杉股份 吉翔股份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