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公司 > 正文

匠心妙手修時光 殘卷故紙永留香-天天資訊

修復師輕鑷蟲蛀書葉

修復師觀察書葉修補細節

修復師展示修復工具


(資料圖)

修復師觀察“苦竹紙漿”樣品

蟲蛀嚴重書葉修復前后對比

修復師們探討書葉修補技巧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創造了浩瀚輝煌的古籍文獻。古籍修復的意義不言自明。古籍修復,離不開修復師的努力。一個鑷子、一支毛筆、一把排刷、一只噴壺……古籍修復師日復一日埋首在殘損的書葉之間,用匠心、技藝和妙手,讓古籍重獲新生,讓沉睡的歷史、文化重煥活力。

日前,在安徽省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室里,偌大的辦公室格外安靜,古籍修復師臧春華和他的同事正伏案忙碌著。

鑷子捏在指尖,游走于殘損的書葉間,紙屑被層層揭起……臧春華一邊輕輕撥弄著桌案上泛黃的紙葉,一邊用毛筆蘸上漿糊,粘補書葉上的缺損部分。在他的巧手下,一張殘損的書葉煥發新生。

一本殘損的古籍從開始修復到最后修好入庫,大致要經過20多道工序。

有的古書脆化嚴重,有的千瘡百孔,還有的變色發黃。臧春華說,修補古籍,一招一式極為考究,最需要經驗的積累。為最大程度地還原古籍風貌,古籍修復一定要遵循的一個原則是“整舊如舊,最少干預”。

在修復室內的一臺電腦前,古籍修復師耿寧正在為古籍配紙。

修補,需要紙張,所有工序里,最難的是配紙。以往的古籍修復師靠看紙質、摸手感,這需要大量的經驗。而科技的加持,有力地解決了配紙這一難題。

古籍修復不能有一點馬虎,不僅需要有高超的技巧,更需要耐心、細心以及高度的責任感。修復師們常年“泡”在圖書館里,為文化的傳承做著默默無聞的貢獻。

古籍既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史脈與傳衍的立體記憶。安徽省圖書館是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16年“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安徽傳習所”在省圖書館掛牌成立,讓這一古老技藝傳承得以綿亙不斷。

·記者 趙瑞瑞 通訊員 徐燕 文/圖·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