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公司 > 正文

直營與客營,哪種模式更勝一籌?

“把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減少對經銷商的依賴”“經銷商就起到一個配送、打款的作用”這是近幾年快消行業里經常聽到的話。我們發現,在快消品經銷中,飲料行業通常喜歡的話術是精耕,每個業務劃片,拜訪終端,拿單。

而非飲料行業的其它企業,采用的是經銷商做市場,企業做管理。經銷商不只是做物流、現金流還要做市場開發、維護,廠家跟經銷商一起配合做市場做消費者活動。

在這里,我們把前一種模式叫直營,意思是企業直接面對市場經營;后面這種交給經銷商的模式叫客營,意思是客戶經營市場。可能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稱呼,但基本意思差不多。在研究市場時我們發現,越是銷量大的企業越喜歡客營。


(資料圖片)

那直營和客營到底哪種模式更好呢?

精耕的直營

在對比直營與客營時,我們要先明白一點,這兩種模式并不是獨立的。沒有一個企業說我的市場全是直營,我的市場全是客營,通常是兩種模式并存。只是哪種模式占主導地位。

我們看采用直營模式的企業,有農夫山泉、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加多寶等,業務員除了負責跟經銷商溝通打款,還要拜訪終端、拿訂單,幫助經銷商分銷,有時還要幫經銷商催回款。做消費者活動通常是企業員工主導,經銷商只負責配貨。

做這種模式的企業,其實經銷商類似是個DC倉,各個渠道都在廠家掌控之下,因為經銷商的付出不多,強勢在廠家一方,所以經銷商掙的是單純的辛苦錢。對企業來講,因為渠道在自己手里,當經銷商不配合,企業更換經銷商并不會對自己的銷量產生大影響。不會產生因為更換經銷商,新的經銷商無法接住市場,通常還會有換經銷商如換刀的效果,因為配合的好,市場銷量可能做的更好。

隨著市場銷量越高,企業請的業務人員也越多,渠道的劃分、片區的劃分等越發精細,業務員對這些終端的維護,配合著公司的系統,很容易便把終端全面覆蓋。

當然這種方式更多是停留在地級市,因為下沉市場距離較遠,管控不便,則是交給經銷商。通常這些企業發現,下沉市場的銷量遠遠不如自己地級市場,認為下沉市場做的不好的原因就在于經銷商對渠道的管理不足,業務不專業。加深了企業認為直營比客營要好。

但這樣的壞處在于,企業把大部分的事情都做了,經銷商基本上都是坐商。企業并沒有利用好經銷商的社會資源。當企業的經營遇到瓶頸的時候,企業往往認為是因為經銷商只是坐商沒有活躍起來,但卻從來沒想過,是誰讓經銷商成為坐商的。還不是企業的主導方式,讓經銷商只掙個辛苦的微利。尤其是越是精耕的企業,其經銷商在區域的數量就越多,每個經銷商的銷售額也都很少,說是減少經銷商的配送半徑,其實還是防止經銷商做大做強。

其實,這種直營的模式看著是經銷商掙個微利,大有所謂的沒有中間商掙差價。但其實企業的成本并不少,因為需要大量的聘請員工,人工成本其實是很大的一塊支出。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這些企業做的越大,反而利潤越低。尤其是員工覺得工資低,所以就會跟經銷商一起弄些其它的東西。

這也是為何農夫山泉把業務人員都轉到經銷商那里,給到經銷商基本8個點,而后經銷商負責發業務人員的提成,只是每個大區經理手里還是會有些額外的費用??煜卤獨馍衷谶@幾年(2022年之前)的經營方針,可謂把直營的問題都顯現出來了。大量的業務人員,高額的成本支出,業績雖然上去了,但各種貪腐等問題出來,企業一算不怎么掙錢。最后的結果是想把業務轉到經銷商那里,結果經銷商不收。如今,元氣的策略是更加依靠經銷商的力量。

客營的費用

客營是如今的主流,其實可口可樂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很多人說可口可樂應該是精耕,業務拜訪拿單等等,但實際上就是客營,因為無論是中糧還是太古集團,他們就是最大的經銷商,下面細分市場的經銷商更多是二批商。當初可口可樂也曾在中國有一塊區域是自己來操盤的,就是其接手了嘉里手里經營的區域,最后2016年可口可樂實行雙瓶裝,把市場交給了中糧和太古。

這樣“改變”后,可口可樂在上海的總部通常是負責全年業績規劃、大型活動策劃。比如,當年的“圍剿”元氣森林就是上海總部的主意。其它的市場維護、市場策略都是中糧和太古的各種操作,這也是為什么中糧可樂有各種APP,而太古那種更多是微信公號來解決事情。當然,無論是中糧還是太古,對業務員的基本管理是一樣的。

其實,不止是可口可樂采用這樣的輕資產方式,基本上外企單位在中國都采用這種客營模式。比如,今年爆火的三得利,是由今麥郎代工的、而后經銷商來做市場經營。2016年,三得利與匯源合作成立匯源三得利有限公司也是這樣的目的,借助匯源的渠道、工廠來經營產品,只是匯源對三得利的重視不夠,并且本身匯源也自顧不暇,最后雙方對簿公堂。也讓匯源失去了三得利這只潛力股。如今的三得利就單純是不合作,只代理客營模式。

在飲料行業中的娃哈哈聯銷體更這方面的集大成者,經銷商完全掌握了下面的渠道,企業的業務負責催經銷商回款。

而在非飲料行業外,其它企業幾乎完全是客營。比如,速凍行業,可能幾個市才一個業務,一個業務的業績盤都是幾千萬。在肉制品行業更是如此,雙匯、雨潤等等,都是經銷商主導,業務員為輔來經營市場。

略有些“意外”的,是乳業市場。大家都覺得乳業應該跟飲料行業相同、采用直營模式,但實際上雖然兩大巨頭的員工也不少,但他們更多的市場采用的都是客營模式。員工負責的更多是檢核經銷商的市場工作。

客營的缺點在于經銷商對利潤要求較高,對新品推廣不利,遇到挫折后會退縮。我們以娃哈哈為例,娃哈哈從高峰時近800億,導致銷量近乎腰斬,除了有謠言之類的影響,確實是有大量的經銷商覺得娃哈哈利潤不足,經銷商的更換導致了業績的下滑。宗馥莉在2022年接班會上反思如今娃哈哈千萬級的經銷商只有400多個,而十年前,東北的經銷商都是銷量過億的。

尤其是在推新品的時候,很多經銷商是能幫助鋪貨的,且執行力也很高,但一旦遇到回轉不快,經銷商也沒辦法像廠家那樣堅持下去。這也是為何新品成功率低,經銷商大多覺得我這是掙錢需要給企業交的保護費??蜖I時經銷商擔的責任也是更多的。比如,最主要的就是處理舊貨,這在乳業更為明顯,企業給經銷商提供的舊貨點數是很低的,但對于產品的新鮮度要求又高,這就導致經銷商只能自己回收,低價處理,是各大平臺的主要供貨商。

因為經銷商需要回本,竄貨這些就是必不可少的。雖然竄貨非客營直屬,但相較直營,竄貨的事情更多,因為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更高,直營的利潤太微薄。

為什么大部分的企業都采用經銷商掌控的方式,一是節約勞動力成本,企業員工更多是經銷商管理,指導經銷商哪些方面做的不足;二是能發揮經銷商的社會力量。

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這兩年現代賣場的倒閉,很多賣場采用的都是企業直營,因為賣場早年有地位,都要求跟廠家談,很多廠家只能接受這樣不平等的要求。結果就是,賣場倒了,企業要不回貨款,只能去打官司要保全,結果也是遙遙無期。

可在經銷商自己經營這些渠道的時候,他們都有自己的資源,除了能承擔墊資,別人也有辦法要回自己的錢。這就是為什么家樂福各地炸雷,但是“大客戶”蒙牛、伊利并沒有起訴家樂福。很多經銷商還繼續供應產品。

現實中這樣的經銷商很多,有某些特殊的資源,或是做團購或是做特殊渠道,你只要給我個底價就可以,其它我來做。這樣對于開發企業的市場好處更大。

其實,很多大的經銷商也都有自己眼光的,并不只局限于眼下的利益。雖然也有經銷商怕自己把市場做好了,轉眼有其它客戶來撬市場;同樣也有經銷商怕業績做大,明年市場任務重,把業績壓著做等等,但從長遠來看,也是因為經銷商與企業的利益捆綁不夠,信任不足。

真正的合作,就是要把經銷商的力量用到最大,把市場給客戶,企業做好管理和指導,這樣才會有“利潤”這個目標。

(原標題:沒有經銷商,廠家永遠“不入流”)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