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按鍵消失,仿生振動補位
有別于技術進步的日新月異,手機工業設計似乎已經找到了最成熟的解法。在時間的洪流下,頂著「智能」光環的手機演化為一個個承載著「全面屏」的方盒子,并且交互方式也變得趨同。
正如 iPhone 引領了智能手機時代,iPhone X 的出現也加速了手機「全面屏」的演化。
(資料圖)
在 Jony Ive 提出「無邊泳池」設計的同時,我們總是希望觸控屏幕能夠容納所有的操作流程,讓交互界面以易用性為先,不斷拋棄那些擬物仿真的元素,全面向簡潔平滑的方向靠攏,成就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扁平化樣式。
基于尺寸越來越大的「全面屏」,智能手機上的實體按鈕也在不斷地減少,我們不再需要 Home 鍵等實體按鈕,正如我們不再需要擬物化界面一樣。
但你有沒有發現,其實人類早已習慣了按鈕,或者說,我們早已習慣了最直接的觸覺反饋。
最直觀的例子是當年 iPhone 7 系列身上的 Home 鍵,即便它只是一個不可按壓的凹槽,但它依然提供了宛如已經按壓下去并回彈反饋的物理振動,可謂以假亂真。
如今,我們依然會癡迷于振動反饋帶來的擬真觸感,在廠商的視角里,這種追求擬真感受的振動方案,被稱之為「仿生觸感」。
物理按鍵在消失,振動反饋在補位
我問 ChatGPT :第一個具有振動功能的手機是什么?
▲Motorola StarTAC. 圖片來自:alvinfoo
它回答我說:是 1994 年推出的 Motorola StarTAC。而且更早在尋呼機身上,也已經開始通過內置馬達的方式來提供振動功能。
可以說是從那時候開始,手機的振動功能就奠定了它的通知交互價值,在需要保持安靜的場合,通過振動的方式來提醒用戶有新的消息。
當然,振動反饋的交互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我們不但可以通過眼睛獲取視頻和畫面、通過耳朵獲取聲音、還可以通過觸覺反饋獲得感知。
▲ 圖片來自:iFixit
第一次讓我對觸感振動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2015 年首次運用在 12 英寸 MacBook 上的 Force Touch 觸控板。
蘋果在 MacBook 觸控板原有的觸摸和輕點外,引入了「重壓」這一層新的交互,讓這塊電容式觸控板變得更加輕薄的同時,反而帶來了更深層次的交互方式。
當然,同年發布的 iPhone 6s 也基于這項技術帶來了 3D Touch 交互方式。雖然 3D Touch 這項功能稍縱即逝,但隱藏于 iPhone 、AppleWatch 和 MacBook 內部的 Taptic Engine 仍延續至今。
基于 Taptic Engine 模塊這顆橫向線性馬達所衍生出的一系列交互體驗,的確讓 iPhone 和 MacBook 獲得了相對領先的加分項。
普渡大學 (Purdue University) 的觸感學教授 Hong Tan 曾高度評價 Taptic Engine 的效果:
這種點擊感與「回彈」(tapped back) 十分相似,但據我目前所知 Taptic Engine 實際上是橫向移動??這做法十分聰明,因為人類皮膚在感知橫向振動上,會比縱向的振動更敏銳。
一邊砍掉實體按鍵,一邊通過震動反饋等功能來代替按鍵帶來的真實反饋,這看似是一種矛盾,但也說明實體按鍵帶來的反饋是用戶所需要的。
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了用手指敲擊玻璃面板的輕巧靈便,就算虛擬鍵盤不提供敲擊聲和反饋,也能熟練地使用手機打字和別人暢聊好幾個小時。
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打開手機輸入法的振動反饋,但在屏幕上使用虛擬鍵盤來打字,也想獲得真實的敲擊反饋,其實是對高效和精準的需要。
來自馬薩諸塞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如果電子設備能夠為虛擬鍵盤加入震動反饋的話,用戶打字時準確性也會進一步提升。畢竟在完全平滑的虛擬鍵盤上,用戶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按」下了一個按鍵。
觸感反饋還可以應用于游戲身上,我們曾報道過一款在 App Store 上架的視頻游戲《Florence》,開發者在許多細節處都引入了對應的針對反饋,例如刷牙時左右晃動的輕微阻力、把物品放到架子上時「咯噔」一下帶來的墜落感、旋轉按鈕時齒輪轉動的卡頓感等等。
游戲過程中,在拼圖完成時,指尖會隨著清脆的提示音而傳來短促的回彈,視聽觀感和指尖觸感同時一致地收獲了大功告成的滿足感;把舊物丟回瓦楞紙箱時每一下都配合了失重感,玩家的心也跟著一下下沉到谷底。
這些體驗,我們都可以通過 iPhone 上的 Taptic Engine 來準確地感受到循序漸進的細膩情感,也是有別于傳統游戲的交互玩法。
觸感反饋應用于游戲場景的最佳例子,應該是 Nintendo Switch,它在可拆卸的 Joy-Con 手柄里加入了較大體積的線性馬達,并引入了「HD 振動」的概念。
玩家在游玩游戲的時候,甚至可以通過 Joy-Con 仿真的振動反饋來感受到「盒子里小球的數量」和「擠牛奶」的手感,這無疑提升了游戲的擬真程度,為玩家帶來更為沉浸的游戲體驗。
仿生觸感,是智能手機進階體驗的必要構成
一直以來,在宣傳策略上,大部分手機廠商的側重點都會放在外觀設計、性能、拍照影像等等,很少會在「振動反饋」這些細節上浪費太多筆墨。
畢竟振動并非一個單純靠文字和圖片或者影音媒介就能夠傳達給消費者的功能,需要消費者親自上手嘗試之后,才會對手機振感的好壞有一個直觀印象。
這也導致手機振感體驗一直存在著較大參差,正如我們以前在文章里提到過的那樣:大多數產品都不會對手機震動的強度和長度進行考究,不管是來電提醒,還是短信通知,亦或是按壓虛擬按鍵,都只是強烈地「嗡!!!」一下,說白了就是敷衍。
所以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不喜歡打開輸入法振動反饋,并且還有不少網友仍在微博上表示,手機振動是一個「到手關」的功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那些手機的振感做得不夠「貼心」。
若是振感恰到好處,細膩之余還能帶來一定的信息量,提升人機交互體驗的話,那么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享受這份擬真觸覺而帶來的直覺感知。
因此,智能手機高級感的構成,也離不開觸感上的交互。
印象里,是在 iPhone 6s 發布之后,細膩的振動反饋成為了智能手機行業新的追求點。猶記得在 2020 年初,微博上曾就手機打字振動聲音是「嗡嗡嗡」還是「噠噠噠」而展開了熱烈討論。
似乎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手機廠商們開始將振動這件事情放上臺面討論,開始普及體驗更好的線性馬達,而消費者也開始對這個手機內部占據體積越來越大的馬達有了更多關注。
比起以往體積小巧的轉子馬達和縱向線性馬達,橫向的 X 軸線性馬達需要占用機身更多的空間,也曾是 iPhone 7 系列砍掉 3.5mm 耳機接口的一個「借口」,但 X 軸線性馬達也在功耗、反饋的細膩層次等方面帶來更大的優勢。
單靠越做越大的 X 軸線性馬達就可以帶來仿生觸感體驗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除了器件品質和檔次,觸覺反饋算法的后期優化也同樣不可忽視。
為大多數 Android 旗艦機提供振動馬達元器件的 AAC 瑞聲科技,也是全球首家發明并量產 X 軸線性馬達的供應商,目前占據了約八成的線性馬達市場,在消費電子感知體驗領域其實也已經處于領先態勢。
在自研硬件的同時,瑞聲科技也意識到軟件算法的重要性,于是這些年瑞聲科技還組建了算法團隊,推出了 RichTap 觸覺反饋解決方案。通過軟硬件的垂直整合,瑞聲科技以全套感知解決方案為基礎,也協同終端廠商一起打造全鏈路的擬真觸感體驗。瑞聲科技聲學電磁營銷部總經理丁祥在仿生觸感開放日上表示:
AAC 是致力于打通全鏈路 Haptics 能力的解決方案提供方,也可能是最懂 Haptics 交互體驗的領導者。
在終端廠商的視角里,也有意愿去探索觸感交互的深度。
今年開始強調「產品力優先」的一加,似乎很早就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了線性馬達這個零件身上,無論是定制化硬件還是軟件的聯合調優,都給到我們一種不遺余力的感覺。
最近,一加官宣與瑞聲科技繼續攜手,共同成立「一加 & AAC 仿生觸感實驗室」,目的是聯手打造更好的產品體驗,共同推進安卓陣營的馬達「仿生觸感生態」從建立走向成熟。
如果沒有了觸感反饋,人機交互可能會帶來一些阻礙,包括準確性降低、交互感和信息缺失、可訪問性帶來障礙等等。
為了讓用戶在虛擬世界中帶來表達真實的觸感,瑞聲科技基于硬度、粗糙、速度、質量、彈性、韻律六大感知屬性,從而構建「擬真觸感」。
目前,CSA0916A 這顆 X 軸線性馬達是 AAC 第四代技術的代表之作,也是在智能手機中實現擬真觸感的硬件基礎。它的體積超過 600mm3 ,穩態振動量 1.4Grms,覆蓋 50Hz-500Hz 超寬頻,并由一加 11 首發搭載。
瑞聲科技觸覺反饋用戶體驗專家王修越表示,感知屬性的產生是由物理屬性決定的,要滿足擬真觸感,既要在強度、頻率、時長等方面有足夠的上下限。
既要表達微風吹拂的輕微振感,也要還原電閃雷鳴的頓挫,就需要通過算法來精巧地控制強度和頻率以及響應的時長。
算法還在不斷地迭代,仿生觸感的體驗也朝著「擬真」的方向去提升。時隔八個月,CSA0916 這顆仿生振感馬達再被一加 Ace 2 Pro 沿用。
常言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在振動馬達硬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全新發布的一加 Ace 2 Pro 也應具備相對更優的觸感體驗。
對此,一加中國區總裁李杰在 ACC 仿生振動開放日上自信地表示:
一加 11 發布的時候,我們說振感『未來一年,沒有對手』。在 8 個月的調校優化之后,振感體驗再升級。基于聯合優化的全相磁路技術,Ace 2 Pro 將帶來超過 500 個系統振動場景調校,還有那些『主流游戲』的高品質振感適配。
至于體驗如何,只能留待發布會之后,親自上手去感受一番才得以知曉了。
觸感體驗這件事和聽感相似,都是比較主觀的。但值得肯定的是,擬真的觸覺反饋有著巨大的潛在價值,用戶可以因此獲得更加沉浸的交互體驗。
在屏幕不斷取代一切的趨勢下,按鍵的物理形式可能正在消亡,但按鍵作為一類高效的人機交互方式,足夠簡單和直接,依然值得廠商和開發者們去繼續挖掘它的交互深度。
一加和瑞聲科技選擇的仿生觸感方向,也算是為正在消亡的物理按鍵找到了一種新的交互形態,在消滅手機實體按鍵和提供真實觸感反饋之間,取得了一個比較準確的平衡點,這可能比討論物理按鍵本身的存在價值更有意義。
當指尖傳遞而來的觸感反饋足夠真實的時候,或許我們就不會再過分懷念實體按鍵了。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 · ·
責任編輯: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爾康制藥:公司正在核實相關情況。公司將按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及時履行披露義務
北京上線首個城市定制型家財險 普惠型家財險已在多地“安家”
昔日排巖場 今朝生態園
排行
最近更新
- 物理按鍵消失,仿生振動補位
- 電影《不虛此行》曝新預告 胡歌傾聽黃磊述父子之憾
- 蘋果ipad鎖屏密碼忘了怎么解鎖 蘋果ipad鎖屏密碼忘了怎么解鎖
- 單項式與多項式的步驟 單項式與多項式的定義
- 《博德之門3》棄誓者觸發條件介紹
- 《博德之門3》長老劇情介紹
- 蒂安娜·巴托萊塔(關于蒂安娜·巴托萊塔簡述)
- 《逆水寒手游》英雄救美任務攻略
- 日本將首次派F-35參加外國軍演
- 高考志愿填報加盟火爆,兼職高考志愿規劃師成為高薪副業!
- 沙特主權基金PIF二季度增持美股 阿里巴巴獲加倉
- 誰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藕斷絲連般的再見(關于藕斷絲連般的再見簡述)
- 引發劑概念股票龍頭一覽(2023/8/16)
- 海底撈可以洗頭發了?門店:20分鐘一位 網友:太卷了 但確...
- 香港交易所(00388)中期主要業務收入同比增5%至97.3億港元 收...
- 國脈科技(002093.SZ)實控人之一陳國鷹解質4500萬股 占總股本4.47%
- 來伊份攜手司納羅食品工作服解讀食品工作服標準規范
- “合理議價”還是“惡意壓價”?用戶還愛二手電商“愛回收”嗎?
- C視覺·航拍四川⑥︱甘孜州“高原糧倉”豐收在望
- 阿富汗民眾:美國制裁令阿富汗經濟重建困難重重
- 新暗黑破壞神3賽季將加入“Solo Self Found”單人挑戰模式
- 8月14日基金凈值:農銀策略精選混合最新凈值1.4259,漲0.42%
- 2023全球 NAND 市場規模預計下降43% 服務器、筆記本需求下降
- 三大運營商上半年日賺5.6億元 通信產品行業發展分析
-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768,調貶82個基點,昨夜離岸人民幣...
- 最豪華最昂貴的生產SUV在勞斯萊斯天璽
- 勝創內存條兼容怎么樣(勝創內存卡怎么樣)
- 8月16日 13:01分 壽仙谷(603896)股價快速拉升
- 【聚焦“三個年”甘泉在行動】下寺灣鎮:聚焦新品種研發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