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公司 > 正文

從轉移支付看“收不抵支”

我國各地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差別很大,導致經濟發展、財政收入水平各有差異,必須通過轉移支付制度促進資源分配、協調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轉移支付,有效推動財力下沉,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近年來,各地財政收支數據頗為引人關注,“多個省市收不抵支”“幾省幾市‘養活’中國”等說法經常在網絡上流傳。實際上,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僅從地方財政本級收支數據中直接得出,而忽略了我國財政體制特別是轉移支付的關鍵因素。

轉移支付,也就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無償撥付資金。我國于1994年實施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確立了政府間財政關系制度框架。在收入劃分方面,分稅制改革將不同的稅種劃為中央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地方稅,逐漸形成了目前的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格局。同時,逐步建立健全轉移支付制度,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地方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主要用于解決地區財政不平衡問題,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了解這個制度框架,才能夠完整、全面地看待地方財政收支。如果僅從地方本級收入對比收支,很多地方都是“收不抵支”的狀態。實際上,我國實行以轉移支付為主的地區間收入再分配機制,地方政府收入不僅僅是各地公布的“本級收入”,還要重點考慮上級政府轉移支付的因素。正如預算法明確的,地方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級收入、上級政府對本級政府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下級政府的上解收入。這就意味著,地方財政收入并非只有地方本級收入,而是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中央轉移支付。

近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財政轉移支付情況的報告》顯示,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均衡地區間財力配置,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已成為地方各級政府重要而且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尤其是中西部省份,中央轉移支付在地方支出中占比很高。從具體數據看,我國持續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突破10萬億元關口。綜合一系列因素,只考慮本級收支的“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等觀點就站不住腳。

轉移支付是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主要功能在于調節上下級政府、不同地區之間的財力分配,補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權存在的財力缺口。我國各地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差別很大,導致經濟發展、財政收入水平各有差異,必須通過轉移支付制度促進資源分配、協調發展。從實施情況看,越來越多資金流向欠發達地區和財政困難地區,有力推動地區間財力均衡、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保障國家重大政策落實,支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當然,在轉移支付政策持續釋放效能的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轉移支付結構不夠合理、轉移支付管理的有效性尚需提高,以及曾經備受關注的“撒胡椒面”現象。對此,近年來轉移支付管理改革持續推進,特別是中央財政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分配和使用、加強轉移支付績效管理、推進轉移支付信息公開等,管理水平和政策效果明顯提升。

關鍵詞: 支付 地方 收入 財政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