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央行鼓勵信托等金融領域引入外資

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易綱表示,今年年底之前,央行將推出鼓勵信托等金融領域引入外資的措施。

早在2015年,允許外資控股信托公司的政策便已開放,但在實際中未有外資新進信托業。從過去幾年外資參股信托公司的發展情況來看,華東地區某信托資深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對本土環境政策認識不足,很多外資股東很難介入信托公司經營決策中心,多為獲取財務回報。不過,隨著跨境投資的逐步擴大,信托和外資可以就國際業務和財富管理領域展開合作,實現資源互補。”

外資持股信托的三階段:蜜月、淡出、平靜

近年來,外資淡出信托業已成趨勢,相對于鼎盛時的11家而言,目前僅余8家信托公司有外資股東,且4家外資股東占股比重縮減。

業內人士認為,自2007年外資機構進入信托行業至今,十余年來外資與信托公司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蜜月期、冷淡期和平靜期。

2007年至2012年為蜜月期。外資入股信托公司始于2007年信托“新兩規”頒布之后,北京信托率先成為“吃螃蟹者”,其通過戰略重組,引入威益投資,后者持股為19.99%,持股比例已是彼時上限。隨后,外資機構掀起了入股信托的高潮。截至2012年蒙特利爾銀行入股中糧信托(持股比例19.99%)和摩根大通入股百瑞信托(持有19.99%股份),五年期間共有11家外資機構參股信托公司。上述資深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7年開始信托公司重新登記完成,信托優勢開始被發現,在此階段,引入外資主要是為了引入外資股東先進的管理經驗,提升金融創新能力,挖掘信托潛力。”

而2015年至2017年2月份之間,多家外資機構開始減持所持信托公司股份,雙方進入冷淡期。2015年10月份上海銀監局批復了華澳信托股權變更申請,外資股東麥格理資本將所持的華澳信托19.99%股權轉讓給重慶財信企業集團;同年年底,摩根士丹利出清杭州工商信托11.05%股權,綠地金控接手;2016年,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將所持興業信托股權的一半,8.4162%轉讓給福建省能源集團;2017年2月份,經銀監會批復,蘇州信托完成工商變更登記,蘇州銀行接手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蘇州信托19.99%股權。在此期間,還有4家外資股東持股下降:因未同步增持,新華信托外資股東巴克萊銀行、北京信托外資股東威益投資、中航信托外資股東華僑銀行的持股比例分別由19.5%、19.99%、19.99%稀釋至5.57%、15.3%、17.27%,其中,僅中航信托曾通過媒體對此回應稱:“華僑銀行未同步參與增資主要是因為參與其他國際并購,需要符合相應資本集中度要求,華僑銀行對我們作出的股東回報非常滿意,雙方也期待后續更多的合作。”

而從2017年2月份之后,外資持股信托未有大動作,雙方關系轉入平靜期。

外資為何“水土不服”?

“外資股東相繼撤資,主要是水土不服。”上述資深人士分析稱,一方面,國內信托業務與國外有一定區別,外資股東經營觀念與本土環境不符;另一方面,2015年以后,信托產品收益下滑,風險暴露有所增加;另外,外資股東多為財務投資,不參與經營管理;除以此外,外資股東自身的戰略調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其逐步收縮了海外市場投資份額。

“除了個別信托公司在風控領域引進國外管理模式外,其他外資股東參與度并不高。”上述資深人士表示,“由于對本土環境政策認識不足,國內信托業也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外資股東很難介入信托公司經營決策中心,多為獲取財務回報。不過,隨著跨境投資的逐步擴大,信托和外資可以就國際業務和財富管理領域展開合作,實現資源互補。”他進一步說道。

事實上,外資投資信托的限制在逐步放開。2007年《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規定“單個境外機構向信托公司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的持股”。而2015年的《中國銀監會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指出,單個境外機構及關聯方投資入股的信托公司不得超過2家,其中絕對控股不得超過1家。事實上,彼時放開的杠桿限制,已使外資機構控股信托公司這一模式成為可行。

但是,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一直沒有外資機構控股信托公司的案例出現,外資控股信托公司還有多遠?多位信托資深人士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恐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用益信托資深研究員帥國讓向本報記者表示,信托業現在處在由產品趨向為導向向客戶趨向為導向的財富管理轉型時期,在此方面,外資先進財富管理模式和經驗可以被借鑒,目前,由于經營理念、認知偏差等現實因素,外資得到信托話語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由于境內投資者對境外有旺盛的投資需求,開展國際業務的信托公司也越來越多,尤其是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側重不同境外市場,這也倒逼信托公司提升內控和專業水平。外資股東的引入將幫助信托公司增進對境外市場的了解,包括了解當地市場在交易制度、稅收政策、信息披露、法律法規等諸多方面與國內市場的差異,防范金融風險。此外,在財富管理方面,我國信托業起步比較晚,管理規模占比較低,不過伴隨著高凈值人群對子女教育、養老、慈善、家族財富傳承等需求的增長,財富管理的地位將愈加凸顯,也在向以客戶趨向為導向轉型,在此方面,如何與國際財富管理市場接軌,外資相對成熟的財富管理模式和經驗則起著借鑒作用。

關鍵詞: 信托業 外資 牽手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