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易綱:多個金融領域開放措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

在4月11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對于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中宣布的中國將大幅放寬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市場準入等內容,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正抓緊落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大幅度放開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多個金融領域的開放措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

央視財經頻道推出五集系列報道“擴大開放 怎么做”,為您詳細梳理金融業、投資環境、進口商品、汽車業、產權保護等領域,可能發生的重大變化!今天,首先聚焦放寬金融市場準入將帶來哪些改變↓↓

巨變一:對外開放超預期為金融業注入新動力!保險行業等中國本土金融機構迎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遵循以下三條原則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一是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范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中國有底氣開放,開放是有好處的。中國銀行業通過引進外資,不僅增加了資本,更重要是引進技術,引進管理理念,這也是中國能夠抵御2008年金融危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么,現在中國銀行業變成全球最大的銀行業,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說開放程度最高的金融行業是保險行業,保險行業將有很大的發展。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姚余棟:上半年做什么,下半年做什么,三年之內做什么,實際上力度還是很大的,應該說是比較空前的金融業的一個開放的舉措,在保險業在證券業和金融資產行業有機會,特別是資產管理類涉及養老的。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外國金融機構,銀行也好,保險公司也好,證券公司也好,中國的很多機構可以出去,各自按照各自市場的這種監管規則去運行,那對于各個國家人民是有好處的,而且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監管的方式,來防止金融危機和金融風險爆發。我們說金融本身就是有風險的,金融機構就是處置風險的,開放當然有風險,但是這個恰恰說是要加強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才能防范風險。

巨變二:投資選擇更多!滬倫通年底開通,中國投資者可買賣英國股票了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經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目前滬倫通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將爭取于2018年內開通“滬倫通”。

路透社財經評論員 王子昕:英國方面最為關注的是滬倫通,市場上一些投資人士都盼著這項中英間的金融合作可以在2018年通車,模式和滬港通也將會完全不同。據悉,中英雙方都會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質的上市公司來參與,并且也允許中國投資者在中國交易時段來買賣英國的股票。

花旗中國行長兼首席執行官 林鈺華:中國銀行及金融業的持續開放,在銀行業、資本市場、債券、期貨、資管、保險等領域,對外資機構而言都非常有吸引力。我認為外資機構仍然有許多機會參與本地市場,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產品。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 曹遠征:從機會來說,中國企業現在走出去也需要中國金融機構在海外的服務,所以要對等開放,只有開放市場,外國機構準入,你的機構才能在對方設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開放是雙向的,也是必要的。

巨變三:與“狼”共舞!中國金融行業的競爭力將會提高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 曹遠征:一般說來,本土銀行在零售業務中間具有天然的優勢,在各個國家的零售業務中都是競爭優勢比較薄弱的,因為它有廣大客戶和信任度,所以,競爭最重要是公司業務,但目前這方面中國還有一定的差距,如產品設計在風險管理等等。但是從過去中國開放的歷史來看,只有開放引入競爭,你才能改善管理,才能提高競爭力。用個不太好聽的比喻說,與“狼”共舞,但是只有與“狼”共舞你才能提高競爭力,才能自己變得更強大。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 曹遠征:金融開放,既關乎中國國家利益,也關乎海外全球化。中國剛進入WTO時,中國人還有很多擔心,但是突然發現,加入WTO,加入全球化的過程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很多行業過去沒有競爭力,變得有競爭力了。拿中國外匯儲備來說,它是從2004年開始跳起來漲,這是加入WTO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球化是中國的國家利益,那么捍衛全球化就是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另外一方面,如果要捍衛全球化,還需要更高程度更高層次開放,開放的意義就是捍衛全球化,當然也是捍衛中國國家利益。

巨變四:中國金融業開放,將給中國老百姓帶來更多福利!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 曹遠征:中國對外開放對中國老百姓是有好處的,中國出國人口一億多人,拿銀行卡刷遍天下,還能支付寶、微信支付,所以說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對中國老百姓是有好處的。同時,外國機構進來,對中國的服務業的改善也有幫助,這次保險基金公司允許在中國設立,如果中國保險質量提高,那就不用跑到香港買保險,在大陸就能買到。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其實中國的金融開放既不取決于外國的壓力,也不取決于中國金融機構的感受,而是取決于老百姓的獲得感。金融開放能夠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獲得感,這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關鍵詞: 多個 措施 領域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