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觸目驚心!全國P2P機構清單倒閉跑路事件頻頻發生

跑路、停業、提現困難,全國近5個月倒閉停業的P2P機構清單令人觸目驚心。4月11日,又一個百億級的P2P平臺傳來出事的消息。上海浦東新區警方官方微博消息證實,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投案自首。而在此前一天,善林金融旗下的善林財富網站、APP等均無法正常使用。

P2P網絡借貸憑借著門檻低、收益高、操作方便、靈活度強等優勢迅速在互聯網金融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從某種角度來看,善林金融是近年來狂飆猛進的P2P網貸行業的一個“縮影”。P2P網貸平臺走過井噴期后,隨之而來的是倒閉、失聯、跑路事件的頻頻發生。

網貸貸款余額出現“首降”

中國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國家網信辦聯合公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網貸監管細則,設置了13條禁令,不僅要求平臺備案,還對借款人的額度進行了限制。

在逐步實施“最嚴監管”后,P2P網貸貸款余額出現了“首降”。深圳錢誠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第一網貸)發布《2018年一季度全國P2P網貸行業快報》,截至2018年3月末,全國P2P網貸貸款余額15657.91億元,環比下降0.79%;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P2P網貸成交額7472.79億元,環比下降19.7%,同比下降18.95%;基本正常經營P2P網貸平臺為2292家,環比下降5.52%。

P2P網貸余額降低,是我國P2P網貸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季度P2P網貸成交額的環比大幅降低,也是有史以來首次出現。

截至2018年3月末,全國778家(不含128家問題平臺)網貸平臺持有ICP經營許可證、EDI證或同時持有兩證;全國有1506家(不含122家問題平臺)P2P網貸機構直接與銀行對接進行資金存管,其中銀行資金存管已上線的有946家,已簽訂銀行存管協議還未上線的有560家。全國主動關閉、提現困難、失聯跑路等問題平臺累計達3381家。

即使是沒有跑路,截至2018年3月末,錢誠風控系統(中國互聯網金融現代統計和風險監測預警系統)風險池的風險預警平臺達5388家,占全國P2P網貸平臺7372家的73.09%。

中國P2P網貸指數課題組負責人胡爾義說,監管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要求業務規模下降,應該是指貸款余額下降。但長期以來,盡管網貸成交額逐漸下降,P2P網貸余額依然月月創新高,現在終于出現小幅下降。這也釋放了國內網貸行業在專項整治后出現預期的收縮,對未來整個行業按監管要求健康發展有利。

合規達標平臺寥寥無幾

目前,網貸行業的競爭已進入了下半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經過了最初的野蠻生長以及監管政策的日益完善,尤其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等行業“1+3”制度體系完成,各地陸續開啟備案工作。目前,網貸行業已經進入“合規”發展階段,并將形成頭部效應,即掌控場景、風控過硬、能率先通過備案的平臺將占據領先態勢,平臺兩極分化態勢將越來越明顯。

其實,隨著P2P網貸的快速發展,管理層對其的監管從未放松。根據央行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擬定于2018年6月底完成備案等監管驗收。而備案制度的核心是“嚴控標準、把握節奏、步調一致”。

第一網貸相關負責人馮藝說,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已進行兩年,P2P網貸平臺驗收、備案時間已不足3個月,但仍有超過總貸款余額三分之一的超限額。這意味著在未來3個月內,P2P網貸行業需要從中小微企業抽回5000多億元貸款,對可能引起實體經濟的連鎖影響,需要嚴格監測、提前預判。

“有的平臺不愿意短期利益受損,理財計劃、期限錯配等不合規業務仍有經營。”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說,一個平臺少則幾千萬、多則幾億甚至幾十億,導致監管部門對到期強制關閉不合格平臺“投鼠忌器”。因此,傳出備案再度延期聲音的背后,也有著監管部門擔心引發金融波動的顧慮。

北京大學新金融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文也表示,P2P整改難度之大讓人始料不及。時至2018年4月中旬,大量的P2P平臺整改并未達到預期,真正達到合規備案標準的平臺寥寥無幾。

盡管備案推行進程較慢,華夏信財董事長兼CEO李彬則認為,“備案僅僅是備案,并不是許可,它只解決平臺識別的‘真假’問題,不解決平臺的好壞問題”。后續預計銀保監會還將進一步介入,因此,平臺真正的壓力還在后面。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情況看,能夠存活或勝出的平臺,不會是誰花錢更多、廣告鋪得更廣,而是要比拼平臺底層資產是否源于真實業務場景。對于未來能存活下來的平臺而言,“合規”必然是其基礎,風控是其重點能力,而場景依托則是其核心競爭力。

行業有望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指出,從長遠看,P2P行業既不會顛覆傳統金融,也不會自然消亡,而將成為互聯網金融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廣闊前景。不過,2018年P2P網貸行業的這種“熱點局面”能否繼續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是由于一方面是競爭的藍海已變成了紅海,另一方面是行業無秘密。雖然P2P進入門檻低,但是運營難度大,資金端和資產端的建設,需要結合互聯網和金融雙方面的人才,從這方面講,很多網貸平臺的競爭力是嚴重不足的。

陳文說,在傳聞P2P備案延期的同時,也有關于P2P監管權上收、采取經營許可制等消息出現。在當前嚴監管的氛圍下,持牌經營才能開展金融業務已成為監管層的基本共識。“2015年底,網絡借貸被明確要求采取備案登記制度。在當時的時間節點,之所以選擇備案登記制度而非經營許可制度可能是監管機構的無奈之舉。鑒于P2P開展金融業務的性質,即使采取備案制,在法制化建設加快完善的當下,未來也存在轉向經營許可權制度的可能。”

前瞻產業研究院也表示,隨著P2P行業監管政策的落地和監管細則的實施,行業自律的加強和信息披露的完善,P2P行業有望步入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行業發展前景將更加清晰。

P2P網貸是“互聯網+普惠金融”的一部分,網貸平臺是將有融資需求的人和有閑裕資金的人直接匹配起來,不僅有合理性,而且能有效提高資金運用效率,降低借款人成本、提高出借人收益。從當前出臺的一系列監管政策就可以看出,監管對網貸平臺的要求是: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金融普惠。這也是其未來發展之路。

關鍵詞: 清單 事件 機構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