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消費金融等五家消費金融機構去年被罰超千萬
隨著上市公司、銀行年報密集公布,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16日,從已公布盈利數據的7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來看,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凈利潤超過10億,已超過部分上市農商行。馬上消費金融凈利增88倍成“黑馬”。
不過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湖北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存在違規行為,遭到監管處罰,合計被罰超千萬元。
業內分析認為,消費金融簡單粗暴的跑馬圈地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將逐步回歸到自身綜合業務能力驅動的時代,技術、風控等能力是競爭的關鍵。
【業績“大躍進”】
招聯、捷信去年盈利超上市農商行
消費紅利釋放,一輪針對現金貸亂象的監管過后,持牌經營的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正經歷業績“大躍進”。對于開展線下業務的公司,最直接的變化是人員團隊的擴充。
“我們是‘人海’戰術,一個營業部的客戶經理總數一年擴了四倍左右,2016年底十幾個人,目前有四十多個。”一位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的人士稱,不少消費金融機構在走線上發展路線,還有一部分線上線下都有。
經營“線下”市場多年的捷信擴張明顯。截至2016年12月底,捷信在中國設置超過14萬個POS貸款點,擁有全職雇員超過6萬人。而到2017年12月底,捷信已在中國設置超過23萬個POS貸款點,全職雇員數量升至7.1萬人。
人員增加背后,捷信2017年新增貸款發放量超過1057.43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10.22億元,較2016年的凈利潤9.3億元增長近10%。2016年,捷信的新增貸款發放量為494億元。
依托線上流量鋪開局面的招聯金融勢頭更為迅猛。按照招行披露數據,截至2017年底,招聯金融累計核批客戶1662.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35.93%,累計發放貸款2268.0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97.36%。招聯金融去年凈利潤達到11.89億元,較2016年提升了2.67倍。
招聯和捷信超過10億元的凈利潤,已超過一些上市的農商行。新京報記者梳理銀行財報發現,已上市的農商行中,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吳江銀行和張家港行去年的凈利潤分別為8.08億元、9.95億元、7.31億元和7.63億元。
2015年成立的馬上消費金融成為一匹黑馬,2017年凈利潤為5.78億元,較前一年的652.2萬元增長約88倍。
一些消費金融公司開始扭虧或擴大盈利。蘇寧消費金融2017年度凈利潤為2.17億元,2016年則凈虧損1.89億元。中國華融2016年年報顯示,華融消費金融的稅前利潤為-0.368億元,2017年年報凈利潤為1.05億元。中郵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2017年度分別實現凈利潤6775萬元和4769萬元。
“消費金融市場需求很大,一直以來國家政策都在鼓勵支持消費金融的有序發展。幾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扭虧為盈,是經歷了市場培育期,穩健發展之后的成果。”包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王蓉暉表示。
【籌資有招】
捷信一年發近150億元ABS“補血”
前方跑馬圈地正酣,后方如何“輸血”,滿足資金需求,各家自有招數。
在近期出版的《中國金融》雜志署名文章中,蘇寧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陳鳴將“資金籌措難,業務健康發展難以支撐”視作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ABS發行(資產證券化),成為部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重要籌資方式。捷信在2017年3月7日獲得央行行政許可,同意捷信以公司的個人消費貸款作為基礎資產,注冊“捷贏”系列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注冊發行金額不超過150億元。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17年4月13日開始,捷信先后發行五期資產證券化項目,發行規模分別為12.83億元、23億元、28.69億元、19.1億元和30.37億元。捷信3月份披露的2018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說明書顯示,新一期的發行總額為35.99億元。也就是說,一年間,捷信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就達到了149.98億元。
2017年5月份,中銀消費金融也發行了規模為24.99億元的“中贏新易貸2017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
在上述文章中,蘇寧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陳鳴指出,消費金融公司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金融債等業務上,因成立時間、經營成果等方面有硬性要求,新設立的公司難以在初創期滿足審批條件。
相對來說,銀行授信、股東存款等方式,成為消費金融公司更為常用的方式。招行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董事會審議同意給予招聯消費金融同業綜合授信額度150億元,授信期限1年。2017年12月31日,招商銀行及其附屬公司為招聯消費金融拆放資金27億元。
按照蘇寧2017年年報披露,截至2017年底,存放于聯營公司蘇寧消費金融的定期存款為29.3億元。重慶百貨2017年年報顯示,存于馬上消費金融的股東存款本金為5.4億元。
【違規被罰】
湖北消費金融去年兩次被罰90萬
2017年,除了非正規軍的現金貸業務遭遇嚴監管,包括湖北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存在違規行為,領到人民銀行或銀監會罰單。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上述5機構共領到6次處罰,相關公司及人員合計被罰1189萬元。
因違反規定從事未經批準的業務活動,湖北消費金融在2017年3月28日被湖北銀監局罰款50萬元。據當時媒體報道,其被處罰的具體原因是通過券商非公開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專項計劃(ABS)進行融資,因而超出了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范圍。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消費金融公司進行資產證券化,有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連續三年盈利等限制。而拓寬消費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此前也被業內呼吁。
去年12月26日,湖北消費金融因貸前調查、貸時審查不到位,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等問題,再次被湖北銀監局罰款40萬元。
一位離職的某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客戶經理表示,此前做業務也存在“應付合規”的情況,“客群很多是私營業主或者小微投資者,以消費名義貸款,資金實際用途其實是經營投資,比如開店、開廠。至于我們貸款對他的幫助有多大,很難統計。”
北銀消費金融被罰最多。2017年8月8日,北京銀監局對北銀消費金融處以合計900萬元的罰款,四位責任人中,兩位被罰70萬元。
行政處罰書顯示,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問題包括:貸款和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超經營范圍開展業務、提供虛假且隱瞞重要事實的報表、開展監管叫停業務等。
中郵消費金融因“違反規定從事未經批準或者未備案的業務活動”,在去年8月28日被廣東銀監局罰款80萬元。馬上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分別是違反《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被人民銀行罰款39萬元和10萬元。
“作為正處在快速發展期的行業,監管部門對消費金融市場的監管是非常必要的。”包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王蓉暉認為,消費金融機構要嚴格監控資金用途,加強貸款“三查”,防范資金挪用風險等。
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認為,消費金融在嚴監管下,簡單粗暴的跑馬圈地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市場回歸有序以后,之前存在的多頭借貸和借新還舊將被強約束,整體市場將縮減20%,但對于其他合規的消費金融機構來說,目前的客戶流量比過去更大,而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將進入比拼核心競爭力的時代。
“未來消費金融公司競爭成功的關鍵還是靠技術能力,比如大數據風控能力、智能化風控能力,以及采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使數據更加可信。通過這三方面的技術能力來幫助提升風控水平,降低成本。”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
- 去年快遞服務全程時限水平有較大提升 干線運輸時限縮短
- 住建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