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中匯支付今年已收4張央行罰單 或將影響央行評級

今年以來央行對支付清算市場監管風暴仍在延續。5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近日公示4張支付罰單,其中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被處以7萬元罰款,并被責令限期整改。做出行政處罰的決定日期是2018年5月9日。分析人士認為,第三方支付機構頻繁被罰將直接影響支付機構的央行評級,不利于相關支付業務的有力開展。

公開資料顯示,中匯支付是一家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目前,中匯支付擁有23省(市、自治區)的銀行卡收單業務,支付牌照續展后,業務有效期至2023年1月。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中匯支付就屢“吃”央行罰單。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中匯支付就被罰3次。具體來看,2018年2月7日,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制度規定,被處以9萬元罰款行政處罰;2月11日中匯電子支付安徽分公司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制度規定,被責令限期改正,處以5萬元罰款;2月14日,中匯電子支付浙江分公司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存在危害支付服務市場的違規行為,被處以6萬元罰款。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9月,中國銀聯爭議處理委員會辦公室給成員機構印發了關于《中匯支付差錯處理提供虛假材料的通報》。該通報內容顯示,中匯支付在銀聯交易爭議處理問題事件占據較高的比例,主要問題出現在虛假商戶比例較高等方面。此前,2016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注銷中匯支付互聯網支付許可,同時停止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深圳、廈門、寧波、大連12個省(市、自治區)的銀行卡收單業務。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中匯支付公司總部,但對方電話并未有人接聽。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石大龍看來,第三方支付機構頻繁被罰將直接影響支付機構的央行評級,而不同評級的支付公司在余額付款功能、限額、客戶身份核實方法、公開披露信息范疇等方面都有差異化的監管要求。

從去年開始,第三方支付領域開啟強監管,監管罰單不斷、牌照管理收緊。石大龍認為,2018年依舊會延續強監管的態勢,在整治各類違法違規操作方面依舊會不遺余力,無證支付、備付金挪用、收單領域的不規范操作、反洗錢監控等方面會是持續的高壓線。

關鍵詞: 中匯 罰單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