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經費分配圖譜日漸明晰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經費分配圖譜日漸明晰?!督洕鷧⒖紙蟆酚浾邚目萍疾揩@悉,截至目前,今年重點研發計劃共計立項640項,429家單位共獲得127億元國撥經費的資助,涉及社會發展、高新技術、農林科技以及基礎研究四大板塊的38個專項。其中,社會發展和高新技術兩大板塊合計投入近90億元,占總經費的7成。而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專項”成為目前公布專項的“最大贏家”,新能源汽車項目則受到“青睞”。

專家表示,隨著創新驅動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和科技體制改革紅利逐漸釋放,智能制造、農林科技、生物醫藥研發等領域,將在中央財政的扶持下迅猛發展。不過,要讓有限的經費花在刀刃上,仍需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

整體來看,今年立項項目呈現周期短、單項資金強度變小的特點。“由于‘十三五’已經進入中期,距離‘十四五’只有兩年時間,因此大部分項目的執行周期都不足5年,以3-4年為主。項目的經費強度也相應地由2016年的2400萬元/項降低到2018年的2000萬元/項。”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李紅軍博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具體來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經費2018年度在社會發展和高新技術兩大板塊分別投入50億元和40億元經費,占2018年度總經費的40%和30%。而農業板塊投入保持穩定,2018年農林科技新批項目近100項,經費20億元。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新增了“藍色糧倉科技創新”和“綠色宜居村鎮技術創新”兩個專項,預計安排10億元的經費。

“百姓生活健康等方面項目目前依舊是投資重點。”李紅軍博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例如,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專項’本年度資助了55個項目、12.866億元的經費,在所有專項中拔得頭籌。政府大力推廣的新能源汽車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2018年獲得10億元的經費資助,主要投向了電池、電機研究。”李紅軍分析稱。

另外,從科研經費分配對象來看,127億元國撥經費分配對象主要是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公司。其中,公司偏重重大高新技術,科研機構和高校則以社會發展和基礎研究為主,這一特點基本將貫穿整個“十三五”期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呈現“三足鼎立”之勢時,民營企業力量稍顯薄弱。今年來看,前三者項目和經費的比重約為4:4:2。項目在科研實力強的單位集中度較高,例如中國科學院系統共獲得380余項、90億元的經費,清華大學則是高校中的翹楚,三年共獲得80余項、18億元的經費,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因為從事軌道交通的研究,三年共獲得11項、15億元的“大單”。但是在獲批項目中,民營企業參與度不高。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認為,應進一步增加基礎研究和農林科技的投入和項目設置,因為基礎研究是原始創新的基礎,是理論創新的關鍵。(下轉第三版)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