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家盈利壽險公司 7家凈利潤超過10億元
在壽險行業集體轉型、回歸保障本源的背景之下,外資(合資)壽險公司一貫穩健經營的優勢更加凸顯。
在38家盈利的非上市壽險公司中,有18家外資公司;在32家虧損的公司中,僅有8家外資公司。在2018年,七成外資壽險公司實現了盈利。其中,4家公司凈利潤超過了10億元。
隨著2018年四季度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相繼披露,非上市壽險公司2018年凈利潤情況也揭開了面紗。據《金融時報》記者統計,在披露2018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70家壽險公司中,38家實現了盈利,32家出現了虧損。
7家公司凈利潤占比超七成
在38家實現盈利的壽險公司中,7家凈利潤超過10億元。泰康人壽以118.59億元居首,第二位到第七位依次為陽光人壽、華夏人壽、恒大人壽、中美聯泰、中信保誠、招商信諾。據記者統計,這7家公司2018年凈利潤占非上市壽險公司凈利潤的七成以上。
事實上,馬太效應在2018年的壽險市場愈發凸顯。從去年前三季度更為完整的數據來看,壽險“老六家”(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人壽、新華保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共實現凈利潤1081.67億元,占整個行業的85.3%。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壽險行業面臨外部環境及自身轉型的壓力,行業步入實質性分化期,粗放式成長難以維系。經過2018年的調整,壽險公司對行業形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行業變化有了更充分的準備。但大型公司有深厚的銷售渠道積淀,綜合經營、管理水平更高,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
不過,中小公司并非沒有機會。有兩組數據可以佐證:一是在32家出現虧損的壽險公司中,15家為近5年才成立的新公司,按照傳統壽險公司 “七平八盈”的規律,這些公司仍有實現盈利的時間。二是信泰人壽、中荷人壽、中融人壽、陸家嘴國泰、瑞泰人壽等中小公司在2018年實現了扭虧為盈。
當然,有扭虧為盈者,也有從盈到虧者。2018年,幸福人壽、合眾人壽、匯豐人壽、渤海人壽等4家公司從2017年的盈利走向了虧損。其中,幸福人壽虧損超過10億元,在70家非上市壽險公司中墊底。
權益類投資損失或為虧損主因
對于2018年的虧損,幸福人壽表示,受2018年資本市場大幅下行影響,權益類投資出現較大規模的損失,造成該公司較大幅度虧損。不過,該公司償付能力較為充足,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高于監管要求,能夠充分保障客戶利益和公司長遠發展。
受權益類投資影響凈利潤的公司絕非僅有幸福人壽一家。1月末,中國人壽發布業績預減報告稱,預計2018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17年度減少約161.26億元~225.77億元,同比減少約50%~70%。對于業績減少的原因,中國人壽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受權益市場整體振蕩下行影響,導致其公開市場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
隨后,新華保險發布了2018年度業績預增報告。報告稱,新華保險2018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與2017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26.92億元左右,同比增加約50%。對于業績預計增長的原因,新華保險表示,主要是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導致2018年保險合同準備金提取減少。
據長城證券研報判斷,由于去年四季度資本市場進一步波動,新華保險業績收益也將在一定程度受到拖累。
2018年A股市場出現大幅調整,經歷了1月份沖高之后,三大股指年線全部收跌,上證指數全年下跌24.59%、深證成指全年下跌34.42%、創業板指全年下跌28.65%。在這樣的背景下,2018年保險資金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創出近年來新低(11.71%),接近2015年年初的水平。具體來看,截至2018年年末,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為16.4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97%。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較上年末下降0.59個百分點。
七成外資壽險公司實現盈利
業內人士表示,凈利潤能夠反映保險公司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保險業務收入、投資收益、賠付支出、退保金、保險責任準備金、手續費及傭金、業務及管理費、所得稅費用等項目。不過,不能片面地看凈利潤數據,因為有些項目涉及精算假設,如保險責任準備金,不同的精算假設會導致不同的準備金金額,從而影響凈利潤。
從目前非上市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的簡單數據來看,難以辨別影響其凈利潤高低的究竟是哪一指標。以2017年為例,有的壽險公司因為保險業務收入大幅增長實現了盈利,有的壽險公司因為投資收益大增實現了盈利,也有的公司通過控制成本實現了扭虧為盈。
不過,在壽險行業集體轉型、回歸保障本源的背景之下,外資(合資)壽險公司一貫穩健經營的優勢更加凸顯。
2018年,外資(合資)壽險公司在盈利能力上,整體繼續保持較高的水平。在38家盈利的非上市壽險公司中,包含18家外資公司、20家中資公司;在32家虧損的公司中,有24家中資公司,僅有8家外資公司。也就是說,在2018年,七成外資壽險公司實現了盈利,水平遠遠高于中資公司。其中,恒大人壽、中美聯泰、中信保誠、招商信諾4家外資(合資)壽險公司凈利潤均超過了10億元。
不久前,麥肯錫對財險和壽險領域共40余家保險公司的約60名高管展開調研,受訪者大部分來自中小保險公司。麥肯錫發現,行業對于中小保險公司的未來發展持謹慎的樂觀態度,但令他們最為困惑、挑戰最多的地方是中小保險公司的戰略定位、產品和客戶的差異化經營以及公司治理和基礎投入。
從外部來看,監管從嚴,粗放模式無法持續。未來,良性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將逐步形成,保險行業的優勝劣汰會更加明顯,中小保險公司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大。從內部來看,中小保險公司面臨內部治理不穩定、基礎投入長期不足、產品開發動力較弱、渠道管理上對第三方的依賴性高、客戶經營薄弱以及品牌經營理念淡薄等挑戰,相較于大公司處于劣勢。
外資壽險公司的經營之道,或許能給轉型中的中資中小公司一些啟示。
正如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畢強所言:“對于中小保險公司而言,市場競爭充滿挑戰,但未來機遇大于挑戰。中小保險公司要做到‘小而美’,切忌‘小而全’。‘小而全’往往容易顧此失彼,導致資源分散,最終業務缺乏特色,成為‘沉默的大多數’中的一員。要做到‘小而美’,中小保險公司首先要對自身稟賦和短板有清醒的認識,然后發揮稟賦,并在這一基礎上強化客戶經營,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聚焦差異化的價值主張,真正做到紓困突圍。中國保險行業需要更多‘小而美’的公司,畢竟‘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北京“十四五”投資實現良好開局 高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