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去年凈利1492.48億元
據報道,截至21日,三大運營商2018年財報悉數出爐。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去年凈利1492.48億元。經計算,平均日賺約4.09億元。相比2017年,三大運營商2018年的盈利能力加強。2017年三家公司平均日賺約3.65億元。
三大電信運營商日利潤是天文數字,而且逐年提升。而且,這還是三大電信運營商連續數年提速降費的市場環境下取得的。一方面,這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盈利能力強,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電信運營商還有更多的提速降費空間,更突顯國家推動的提速降費政策不僅順應民意訴求而且把準了市場脈搏。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規范套餐設置。此外,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部長通道”上也表示,今年將開展千兆光纖入戶試點示范,使過去70%的百兆光纖能夠有一部分轉到千兆入戶。進一步降低移動通信流量資費,單價在去年降低63%的基礎上,今年再下降20%以上。降低中小企業專線資費15%以上,年底前實現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
提速降費,是政府主導也是民意倒逼。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提速降費,利益主導下有些不情不愿,但是其所有制性質,決定了其不得不尊重政策導向和民意訴求。三大電信運營商在提速降費的情況下利潤可觀,也凸顯這樣的事實。市場主體,既要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運行,也要真正關切市場需求端的訴求。
三大電信運營商雖然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場競爭,但其系出同源,各種費用和套餐設置也大同小異,因此消費者缺乏更公平的選擇,三大電信運營商也難以擺脫壟斷經營的陰影。關鍵是,靠著低網速和不合理費用的經營方式,三大運營商可以獲取更多營收和利潤,但如此經營不可持續,也不利于電信技術的更新換代。
靠市場主體本身,無法給電信市場提供更好的供給,只能靠政策導向下的供給側改革,促使市場主體沿著正確的市場方向前行,更新一個符合市場期待、提升國內海外兩個市場競爭能力的電信市場供給側。
中國今年將啟動重點城市的5G商用試點,三大運營商也將開啟5G網絡布點,年內5G商用全面落地。全球圍繞5G技術、設備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智能+”展開激烈競爭,甚至由此產生了范圍更廣的大國博弈。5G技術尚未完全商用,美國已經開啟6G研究。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時代正式啟幕,電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通訊載體和由此衍生的簡單產業,而是成為支撐整個智能產業的大數據平臺和載體。
此外,英國最大的電信硬件運營商英國電信,上月成功獲得了中國工信部頒發的全國性牌照。伴隨著《外商投資法》的實施,未來會有更多的外國電信運營商在華獲得牌照,電信市場真的是“狼來了”。因而,2018年三大電信運營商日賺4.09億元,也許只是完成了一個時代的市場敘事。趕在殘酷的市場競爭前,通過提速降費來適應競爭和博弈可能才是唯一出路。
4G時代,三大運營商已經三分市場,占據了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今年的提速降費如果落實到位,5G試商用情況良好,三大電信運營商就能穩固既有客戶,不讓客戶流失。5G時代市場機會更多,競爭壓力更大,機遇和挑戰并存。日賺數億利潤已成昨日傳奇,5G時代的市場表現,才能彰顯三大電信運營商的英雄本色。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北京“十四五”投資實現良好開局 高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