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助新興產業把握先機
5月30日,“中國標準2035”項目討論會在中國工程院舉行。這個自2018年3月1日正式啟動的項目,旨在為制定我國實施標準化戰略的綱領性文件提供支撐。一年多來,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標準是國際公認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在保障產品質量、促進商品流通、維護公平競爭等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標準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標準的質量。近年來,有關部門在12個重點消費品領域,開展了770多項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的比對分析,涵蓋3800余項技術指標。其中,近80%的指標與國際水平基本一致。在家電、絲綢、中醫藥等傳統優勢領域以及高鐵、網絡通信、特高壓交流輸電等高技術領域,中國標準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為傳統產業注入活力
5月23日,由海爾主導制定的IEEE食聯網國際標準中長期規劃出爐。過去,消費者追求健康食材更多的是以價格和產地為依據,而未來IEEE食聯網國際標準將從智慧農業、加工物流和智能家居等端到端應用進行全面規范,讓健康飲食實現標準化。
從家電企業“跨界”為健康飲食標準的制定者,顯露出海爾深耕智能家居領域的冰山一角。在傳統行業中,不少企業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以謀求新的發展。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標準成為一個重要變量。
一段時間以來,如火如荼的智能家居市場吸引了一眾中外企業爭搶蛋糕,但用戶體驗不佳的尷尬亦如影隨形。比如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智能產品使用過程中頻頻出狀況;又如規格尺寸各自為政,無法形成一個彼此兼容的家居環境……
正是行業標準的缺失導致企業各行其是。海爾從智能終端硬件、智慧操作系統軟件的打造者,進階為國際標準的領跑者。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中心首席專家管益忻教授認為,這將帶動整個行業在發展初期便步入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的通道之中,有效破解行業亂局和用戶痛點。
回望我國傳統產業的標準化之路,“Made In China”的代表性產業——家電是個絕佳樣本。我國家電業起步較晚,最初主要以引用國際標準為主,結果常常“水土不服”。
隨著國內相關標準逐步完善,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并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在此過程中,中國家電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今天,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貿易國。
助新興產業把握先機
對于新興產業來說,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是把握先機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逐漸成為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和發展新型戰略產業的強勁引擎。而全球性的技術標準尚在形成中,中國企業如何積極爭取話語權?
在大數據方面,早在5年前,我國就成立了全國信標委大數據標準工作組。截至目前,共計開展32項大數據領域國家標準研制,已有9項國家標準正式批準發布。
中國專家還主導立項了《大數據術語》等4項國際標準提案。“我們要密切跟蹤大數據國際標準化工作進展,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大數據標準化領域的影響力。”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說。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特點,大數據的標準化之路也必須緊跟技術創新步伐。正如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處長劉大山所言,要加強與新興技術、產業需求的互動和相互促進,保證大數據標準化工作的先進性、科學性、時效性和適用性,更好地支撐產業和技術創新發展。
除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領域的標準制定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標準是技術積累的結果,也是市場需求的前奏。參與標準化對及時抓住新技術發展的苗頭,提前進行產業布局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的話一語中的。
讓中國企業走得更遠
標準“走出去”,往往能帶動設計、運營等相關服務產業一同“走出去”。越南城市軌道吉靈—河東線項目建設就是典型的例子。該項目不僅全部采用了我國工程建設標準,越方還向我國訂購了13輛城鐵列車,并將運營人員的培訓一并交給了中國的地鐵運營企業。
標準是企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標準輸出要靠實力說話。“非洲第一懸索橋”馬普托大橋的設計和施工都按照中國標準進行。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業主一開始對中國標準不了解、不信任,中方采用中國標準設計完以后,又用南部非洲標準和歐洲標準把中國標準重新驗算了一遍,整整用了將近一年時間,最終證明中國標準是可行的、安全的。
標準是世界通用語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標準與政策、規則相輔相成、共同推進,為互聯互通提供重要的機制保障。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目標之一就是標準“走出去”步伐更加堅實——努力推動與沿線國家新發布一批互認標準,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領域打造一批海外標準化示范項目,實施一批援外標準化培訓項目。
來自科技部的資料顯示,在“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支持下,中國標準“走出去”已經取得多項務實成果。比如,通過配套編制并輸出《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產品與信息管理技術要求》等相關技術標準,使我國最具核心競爭力之一的航天技術與“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國家需求對接,為我國航天國際化和整個航天事業發展開拓新空間。(記者 蔣菡)
關鍵詞: 新興產業把握先機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途虎養車提交上市申請,該如何平衡盈利和布局需求?
- 北京“十四五”投資實現良好開局 高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