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亞金協發布《全球產業金融觀察報告(2020)》

在2020年全球暴發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全球經濟亟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知識產權作為一項重要的知識資本,是推動創新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

亞金協3日發布《全球產業金融觀察報告(2020)》,報告主題聚焦如何建立金融支持知識產權的機制,旨在探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能。

推進知識產權融資發展報告提五建議

報告稱,當前疫情形勢下,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均提出了創新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以此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知識產權新優勢。

“知識產權資本化是發展趨勢,也是構建知識產權良性循環的重要前提。”報告強調,如何有效促進知識產權融資的良性發展,對于培育國家經濟增長新動能,開展金融創新,優化金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闡述了知識產權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從理論介紹知識產權融資機制及主要挑戰、知識產權融資風險管理體系,并從實踐層面介紹了知識產權融資發展的國際經驗、中國知識產權融資實踐等。

在從理論角度介紹知識產權融資機制及主要挑戰方面,報告指出,知識產權融資指公司利用無形資產等獲取信貸的過程,即知識產權資本化。在資本化過程中,知識產權融資以資金需求方、資金供給方、中介服務機構及監管方為主體,采用質押、證券化、信托和產業基金等模式完成融資。

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是知識產權融資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報告稱,有效的風險評價與風險分擔可以保障知識產權融資順利開展,一方面,建立知識產權融資的風險評價機制,主要包括辨別風險來源、選擇風險評價方法與設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另一方面,形成銀行、擔保機構、中介機構、保險機構等進行風險共擔的模式,可以有效減少和分散風險。

報告還從實踐層面介紹了知識產權融資發展的國際經驗。通過總結各國經驗,報告發現一些共性,一是政府對知識產權融資高度重視并提供制度政策保障,二是建立合理的風險控制與分攤機制。

在回顧當前知識產權融資發展現狀之際,報告也對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了五條建議。一是促進金融機構創新合作推動市場化融資,增加直接融資渠道;二是建設科學的知識產權融資風險評價體系,建設科創型企業風險評價體系,培養專業水平高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完善知識產權融資風險分擔與風險處置機制,建設活躍健康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四是運用金融科技提高知識產權融資效率,搭建相關交易信息數據集合平臺、分析平臺以及建設銀行數字化知識產權融資線上平臺;五是強化政府在知識產權融資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有效的頂層設計指導及監管制度,防范金融風險。

三方面推進產業金融國際合作

疫情之下,產業金融國際合作尤為關鍵。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陳克文表示,受疫情的影響,線上經濟、遠程辦公、智能生產等模式加速推廣,產業發展更加趨于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生產力的科技型企業逐步成長為關鍵力量,但是因自身規模較小,這些企業大多面臨著融資難的瓶頸制約。

他稱,當前,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推進,國際生產體系加速調整布局,新的經濟周期、產業周期和技術周期相互疊加影響。產業金融國際合作在今后一個時期應當著力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強化金融同業合作。從主流趨勢看,產業金融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利用多個細分市場和多個工具,為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差異化精準化的服務。對此,要不斷優化工作機制,完善工作流程,促進多元融資方式開展合作,提高金融服務產業發展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其次,強化金融、產業和技術跨界合作。發揮產融委的平臺作用,豐富溝通途徑,促進金融主體與技術、產業主體更深入地對接交流,突破跨界認知的壁壘,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推動構建共生共贏的生態體系。

第三,強化區域金融合作。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家和地區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傾向于收縮產業鏈在全球范圍內的分散布局,向特定國家或地區轉移。“雖然這種做法在我們看來至多是應對外部沖擊的權宜之計,但預計今后的一個時期內將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存在。”陳克文強調,亞洲具有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堅實的經濟基礎、強韌的發展潛力,是產業鏈聚集的優選地區,這將為區域金融合作創造出更多的空間。(王恩博 劉亮)

關鍵詞: 亞金協 金融觀察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